时间: 2025-05-07 16:39:2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6:39:29
昔似子期善听,今如祈父不总。
怕有学人问话,向道老僧害聋。
以前像子期那样善于倾听,现在却像祈父那样不再全听。
害怕有学问的人来问我,心里只好说我这老僧已经耳聋了。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字仲明,号梅溪,南宋时期著名诗人、词人。其诗词风格多样,尤其擅长抒情和写景,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个性。
这首诗作于刘克庄晚年,正值他身体衰弱之时。通过对比自己昔日的机敏与如今的迟钝,表达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智慧与学问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对比昔日的自己与现在的自己,深刻反映了时光带来的变化与无奈。开头提到“昔似子期善听”,用子期善于倾听的美德来描绘自己曾经的聪慧与敏感;而“今如祈父不总”则表现出他对自身聋哑状态的自嘲和无奈。诗人在这里巧妙地运用了历史典故,通过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怕有学人问话”,表达了他对知识的渴求和对自身能力的失落感。作为一位曾经的诗人和学者,他对学问的尊重与对自己现状的无力感形成鲜明对照,生动地展现了一个老人在面对年轻学者时的自卑与尴尬。诗的最后一句“向道老僧害聋”,则是对自己身份的认同与接受,既是自嘲,也是对人生无常的感慨。
整首诗在简洁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展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思考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情感共鸣。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自身衰老后的无奈与自嘲,体现了人生的无常与智慧的渴求。
“昔似子期善听”中的“子期”指的是哪个历史人物?
A. 孟子
B. 伯牙
C. 孙子
D. 祈父
诗中“怕有学人问话”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情?
A. 自信
B. 自卑
C. 骄傲
D. 无所谓
诗的主题思想主要是关于什么?
A. 爱情
B. 生命的无常
C. 自然景色
D. 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