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20:03: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20:03:59
惨澹龙蛇日斗争,
干戈直欲尽生灵。
高原出水山河改,
战地风来草木腥。
精卫有冤填瀚海,
包胥无泪哭秦庭。
并州豪杰知谁在,
莫拟分军下井陉。
这首诗描绘了战乱带来的惨烈景象。龙蛇混战的日子,战争的残酷几乎要将生灵全部消灭。高原的水流改变了山河的样貌,战场上风吹来草木的腥气。精卫因为冤屈而填海,包胥在秦庭悲泣而无泪。并州的英雄豪杰如今又有谁在?不要妄想分兵去下井陉。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殊,号天池,金朝诗人,文人兼任官职,以诗词和散文见长,尤其擅长七言绝句和词。其作品常表现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和对历史的深刻反思。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金朝时期,国家多次经历战争,人民深受其害。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战争的痛心和对生灵涂炭的同情,反映了金朝社会动荡不安的现状。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战乱对生命和自然的摧残。开篇以“惨澹龙蛇日斗争”直接揭示了战争的残酷,生动地描绘出大地的悲惨景象。紧接着,诗人将战争与自然的变迁相结合,“高原出水山河改”,不仅反映了地理的变动,更隐喻了人心的丧失与国家的动荡。
而“战地风来草木腥”则将战争带来的死亡与痛苦具体化,草木也因战争而染上了腥味,展现出战场的惨烈情景。诗人在此段落中,通过细腻的描写,使读者感受到战争带来的深重苦难。
后半部分,诗人引用了精卫填海与包胥哭秦的典故,表达了对历史的沉痛反思和对忠臣孝子的敬仰。最后一句“莫拟分军下井陉”则透露了诗人对未来的无奈与悲观,英雄豪杰在这场战争中难以自保,反映出对国家和人民命运的深切担忧。
整首诗在情感上充满了沉重与愤懑,表现出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以及对生灵涂炭的无奈和心痛,具有极强的历史感和现实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战乱的生动描绘,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表现出对生命的珍视和对历史的沉痛揭示。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龙蛇”比喻什么?
“草木腥”的意象主要表达了什么?
精卫填海的典故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