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18:20:4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0:47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这几天吃得不好,身体日渐消瘦,衣服也越来越薄,秋天已然变得寒冷。孩子们在这里随意地回忆往昔,而走在路上的人又怎能体会到艰难呢?露水的寒气透过茅屋,溪水的声音在石滩上喧闹不已。山中的月亮昨夜升起,直到天亮我却没有看到它。
元好问,字子美,号天锡,金朝诗人,生于1150年,卒于1221年。他是金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尤其以词闻名。元好问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
《倪庄中秋》创作于金朝时期,作者在中秋节的夜晚,身处简陋的茅屋,感受到秋天的寒冷和内心的孤独。诗中描绘了他对孩子们的思念和对艰难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无奈。
《倪庄中秋》是一首充满浓厚人情味的诗作,诗人在中秋节的背景下,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诗的开篇“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直接抒发了作者的生活困顿,食不果腹与衣不蔽体使他感受到秋天的寒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他身处的艰难境地。接下来的“儿童漫相忆”,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情,孩子们的无忧无虑与作者的辛酸形成鲜明对比,唤起了他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纯真的向往。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这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环境,露水的寒意与溪水的喧闹,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然而,这份美好在作者心中却是无法享受的,因为“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他在艰难的生活中无法抬头欣赏那轮明月,象征着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既有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又有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整首诗通过描写中秋节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感慨,既有对困境的无奈,也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展示了人们在艰难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考。
诗中“强饭日逾瘦”是什么意思?
A. 吃得很饱,身体健康
B. 饮食不佳,身体消瘦
C. 食物丰富,身体强壮
“儿童漫相忆”中儿童的状态如何?
A. 忧虑重重
B. 无忧无虑
C. 忘记了过去
诗中提到的“露气”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