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倪庄中秋

《倪庄中秋》

时间: 2025-05-06 18:20:47

诗句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18:20:47

原文展示:

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

白话文翻译:

这几天吃得不好,身体日渐消瘦,衣服也越来越薄,秋天已然变得寒冷。孩子们在这里随意地回忆往昔,而走在路上的人又怎能体会到艰难呢?露水的寒气透过茅屋,溪水的声音在石滩上喧闹不已。山中的月亮昨夜升起,直到天亮我却没有看到它。

注释:

  • 强饭:指勉强吃的食物,意指饮食不佳。
  • 日逾瘦:随着日子过去,身体愈加消瘦。
  • 狭衣:衣服变得狭窄,形容衣物单薄。
  • 儿童漫相忆:儿童随意地回忆往昔。
  • 行路岂知难:走路的人怎么能了解艰难的处境。
  • 露气:露水的寒气。
  • 茅屋:用茅草搭建的简陋房屋。
  • 溪声:溪水流动的声音。
  • 石滩:石头铺成的滩涂。
  • 山中夜来月:山中夜晚的月亮。
  • 到晓不曾看:直到天亮也没能看到月亮。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元好问,字子美,号天锡,金朝诗人,生于1150年,卒于1221年。他是金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尤其以词闻名。元好问的诗风清新,情感真挚,擅长描写自然景物和人文情怀。

创作背景:

《倪庄中秋》创作于金朝时期,作者在中秋节的夜晚,身处简陋的茅屋,感受到秋天的寒冷和内心的孤独。诗中描绘了他对孩子们的思念和对艰难生活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人们的无奈。

诗歌鉴赏:

《倪庄中秋》是一首充满浓厚人情味的诗作,诗人在中秋节的背景下,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慨与思索。诗的开篇“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直接抒发了作者的生活困顿,食不果腹与衣不蔽体使他感受到秋天的寒意,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突出了他身处的艰难境地。接下来的“儿童漫相忆”,则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情,孩子们的无忧无虑与作者的辛酸形成鲜明对比,唤起了他对过去的追忆和对纯真的向往。

“露气入茅屋,溪声喧石滩”,这里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的环境,露水的寒意与溪水的喧闹,似乎在诉说着生命的流动与变化,给人以感官上的享受。然而,这份美好在作者心中却是无法享受的,因为“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他在艰难的生活中无法抬头欣赏那轮明月,象征着他内心的孤独与无奈。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刻的情感、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既有对生活困境的无奈,又有对美好往昔的追忆,体现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世界。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强饭日逾瘦:作者在艰苦的生活中,食量减少,身体逐渐消瘦,体现了生活的困苦。
  • 狭衣秋已寒:衣物单薄,秋天已到,感觉到寒冷,进一步强调了生活的艰辛。
  • 儿童漫相忆:孩子们在无忧的环境中,随意地忆起往事,形成与作者的对比。
  • 行路岂知难:行走在外的人无法体会生活的艰难,表达了对他人无知的感慨。
  • 露气入茅屋:露水的寒气透过简陋的茅屋,暗示作者的生活环境恶劣。
  • 溪声喧石滩:溪水流动的声音,给人一种生动的自然感受。
  • 山中夜来月:山间的月亮在夜晚升起,象征着美好却遥不可及。
  • 到晓不曾看:即便到天亮也没有看到月亮,传达了作者的无奈与孤独。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对比儿童的无忧与自己的艰难,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意象:使用“露气”、“溪声”等自然意象,营造出一种幽静而孤独的氛围。
  • 拟人:溪声的“喧闹”使自然表现出一种生动的情感,增加了诗的表现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描写中秋节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感慨,既有对困境的无奈,也有对美好往昔的怀念,展示了人们在艰难生活中所感受到的孤独与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强饭:象征着生活的困苦与无奈。
  • 儿童:代表着无忧无虑的童年,反衬出作者的生活压力。
  • 露气:象征寒冷与孤独,暗示作者的生活环境恶劣。
  • 溪声:传达自然的生机与活力,但在作者心中却是无法享受的美好。
  • 夜来月:象征着希望与美好,却因生活的艰难而无法得见。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强饭日逾瘦”是什么意思? A. 吃得很饱,身体健康
    B. 饮食不佳,身体消瘦
    C. 食物丰富,身体强壮

  2. “儿童漫相忆”中儿童的状态如何? A. 忧虑重重
    B. 无忧无虑
    C. 忘记了过去

  3. 诗中提到的“露气”主要表现了什么? A. 温暖
    B. 寒冷
    C. 干燥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同样在描写月夜的情感。
  • 《月夜忆舍弟》(杜甫):反映对亲人的思念与孤独。

诗词对比:

  • 《月夜忆舍弟》与《倪庄中秋》均涉及月亮意象,但前者更注重亲情的描写,而后者则侧重生活困境的表达。

参考资料:

  • 《元好问全集》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解析与鉴赏》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寓居合江楼 再和并答杨次公 其二 新渡寺送任仲微 新滩 题王晋卿画后 一斛珠 神宗皇帝挽词三首 慈云四景甘露泉 次韵奉和钱穆父、蒋颖叔、王仲至诗四首见和 书黁公诗后(并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又字旁的字 牙字旁的字 附膻 旧调重弹 衮实无阙 大雄 避劫 女伯 鼠齧虫穿 豕字旁的字 巳字旁的字 天从人愿 十全十美 甘字旁的字 足食丰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