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8: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8:59
临江仙·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作者:元好问 〔金朝〕
今古北邙山下路,黄尘老尽英雄。
人生长恨水长东。
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
浩歌一曲酒千钟。
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
在古今交替的北邙山下,这条路上,黄尘已经磨尽了英雄的风采。
人生常常遗憾,像那奔流不息的东去之水。
有谁能与我倾诉这幽幽的心事,远远目送归来的大雁。
那盖世的功名到底有什么用呢,过去我曾错误地怨恨上天。
畅快地高歌一曲,酒可斟千钟。
男子汉在何处行走,何必去计较贫穷和富贵。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德行,号雪窗,金朝诗人、词人。他是金代重要的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豪放和抒情见长。元好问一生经历了金朝的衰落,作品常流露出对历史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洛阳至孟津的旅途中,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思索。北邙山是历史上的名山,常常成为英雄人物的归宿,诗人在此写作,感受到时光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
这首《临江仙》以北邙山为背景,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及对历史的沉思。开篇提到的“北邙山下路”,不仅是地理位置的描绘,更暗含着英雄的归宿,既有历史的厚重感,也引发对个人命运的感慨。诗人以“黄尘老尽英雄”开篇,显现时光的无情,英雄的风采在历史的尘埃中逐渐消逝。
接下来的“人生长恨水长东”,则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情感,人生的遗憾如同东流的江水,难以止息。紧接着,诗人以“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表达了内心的孤独与无奈,似乎在寻觅能够倾诉的对象,但最终只能目送归雁,感受到深深的离愁。
“盖世功名将底用”一句道出了作者对功名的质疑,曾经的梦想与追求在现实面前显得苍白无力,最终感受到的是对命运的不满和对自己曾经怨恨的反思。最后的“浩歌一曲酒千钟”,则流露出一种豪迈的态度,尽管人生有苦,但仍要纵情高歌,畅饮千钟美酒,表达了男子汉的豪情与洒脱。全诗在对人生的沉思中,流露出一种对未来的豁达态度,展现了作者的哲学深度与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对功名的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命运的豁达态度,强调了人生的价值不在于物质的富贵,而在于内心的豪情与洒脱。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下列哪一句表达了对功名的质疑?
A. 今古北邙山下路
B. 盖世功名将底用
C. 浩歌一曲酒千钟
D. 男儿行处是
诗中“幽怀”指的是:
A. 内心的豪情
B. 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C. 对历史的思考
D. 对命运的怨恨
“人生长恨水长东”中的“水”象征着:
A. 财富
B. 时间与遗憾
C. 情感
D. 自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元好问的《临江仙》更侧重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而李白则更多展现豪放洒脱的饮酒情怀。两者在情感表达上虽有不同,但都流露出对人生的深刻理解与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