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31: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1:17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
少年鞍马适相宜。
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
归期犹及柳依依。
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在边塞的秋风中,号角声响起,城头上夕阳映照着旌旗。
年轻的骑马战士正好适合这样的时节。
从军的乐趣,不必问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侯骑已经驰骋至蓟北,战斗的预兆早已传遍辽西。
归来的日子恐怕等不到柳树依依的春景。
春闺中月明,红袖姑娘无需再哭泣。
本诗通过描绘边塞战士的生活和感受,体现了当时社会背景下的征战与思乡情。诗中提到的“侯骑通蓟北”和“辽西”,反映了金朝时期的历史背景,边境常有征战,士兵们对归乡的渴望与对战斗的无奈交织在一起。
作者介绍:元好问,金朝著名诗人,精于词赋,擅长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他的作品多描绘个人情感、历史变迁及社会现实,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本诗写于元好问初到嵩山时,正值边境动荡、战事频繁的时期,诗人在此背景下感受到士兵的辛苦与思乡之情,借此表达了对年轻战士的同情和对归乡的期盼。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边塞的秋景和年轻战士的心境。开篇描写秋风与鼓角声,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悲壮的氛围。接着,诗人通过“少年鞍马适相宜”展现了年轻战士们的英勇与朝气,表面上看似对从军生活的乐观,实际上却隐含了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思考。
“侯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显示战事的紧迫感,士兵们已经在为即将到来的战斗做准备。最后两句转向思乡,表达了归期未至,月明之夜,红袖姑娘的无奈与思念,将整个诗歌的情感推向高潮。
整首诗在描绘战争与思乡的对比中,透露出一种深沉的忧伤,表现出诗人对年轻生命的珍惜与对历史变迁的感慨。通过对士兵的描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动荡与不安,使整首诗在历史背景下显得更加深刻与引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边塞战士生活的描绘,展现了战争的残酷与士人的豪情,同时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与对未来的期盼。诗人在历史的洪流中,感受到个人命运的渺小与无奈,蕴含着对生命的思考与对和平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侯骑”指的是什么?
A. 指挥骑兵
B. 普通士兵
C. 边民
“归期犹及柳依依”中“柳依依”象征什么?
A. 战争的胜利
B. 思乡的情感
C. 年轻的心情
本诗的主题是什么?
A. 赞美和平
B. 描述战争与思乡
C. 讲述爱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