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9:52: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9:52:17
踏莎行·时雨初晴
作者: 张孝祥 〔宋代〕
时雨初晴,诏书随至。邦人父老为君喜。
十年江海始归来,祥曦殿里搀班对。
日月开明,风云感会。切须稳上平戎计。
天教慈母寿无穷,看君黄发腰金贵。
时雨刚刚停了,阳光明媚,皇帝的诏书也随之而来。
百姓和父老乡亲们为你感到高兴。
经过十年的漂泊,终于回到了故乡,
在祥曦殿中,与你的班子欢聚一堂。
日月明亮,风云都感应到这个时刻,
一定要稳妥地施行平定边疆的计划。
上天保佑母亲长寿无尽,
愿你年老时,金发飘逸,身价显贵。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张孝祥,字惟贞,号青丘,宋代词人,精通诗词,风格清新雅致,情感真挚。他的诗词多描写自然景色和社会时事,字句间常流露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创作背景:
此词创作于国家经历动乱之后,表达了对平安时代的渴望和对母亲长寿的祝愿。反映了作者对国家、对家庭的深厚感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踏莎行·时雨初晴》通过描绘一个雨后初晴的美好场景,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安宁、百姓幸福的期盼。开篇以“时雨初晴”引入,暗示着经过风雨的洗礼后迎来了光明的未来,随后提到“诏书随至”,指代国家的安定与治理,表现出一种积极乐观的态度。而“邦人父老为君喜”则体现了百姓对新政令的欢欣鼓舞,诗人对国事的关心与关注。
在描绘个人情感方面,作者以“十年江海始归来”抒发了身离故土的思念之情,经过漫长的漂泊,终于回归故乡,象征着重归于好的期盼和喜悦。在祥曦殿的团聚中,表达了对团圆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美好祝愿。
后面的几句则是对未来的寄托,诗人希望能够“稳上平戎计”,展现出一种对未来安宁的期望,以及对母亲长寿的祝愿,体现了古代社会对母亲的尊重与孝道。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词充满了温情与力量,表现了作者对国家的关怀和对家庭的珍视。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人事的变化,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宁的期望与对家庭和母亲的深切关怀,展现了浓厚的家国情怀和对美好未来的向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时雨初晴”主要表现了什么情感?
A. 失落
B. 希望
C. 忧伤
“邦人父老为君喜”中的“父老”指的是什么人?
A. 年轻人
B. 老年人
C. 外国人
诗中提到的“平戎计”指的是什么?
A. 旅游计划
B. 平定边疆的策略
C. 经济计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相比,张孝祥的词更偏重于对社会与家庭的关怀,而辛弃疾则更强调个人的豪情与壮志,反映了不同诗人对人生与社会的不同关注点。
推荐书目:
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踏莎行·时雨初晴》这首诗的深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