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37:1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37:18
饥肠得酒作雷鸣,
痛饮狂歌不自程。
坐上波澜生健笔,
归来钟鼓动严城。
不应此地淹鸿业,
盍与吾君致太平。
伏枥壮心犹未已,
须君为我请长缨。
肚子饿得响如雷鸣,痛快地饮酒高歌,忘却了归途。在座位上波澜起伏,激发了我健壮的笔力。归来时钟鼓齐鸣,声势浩大,不应在此地埋没了大业。为何不和我一起向君主请求太平?我仍然怀有壮志未酬,必须请你为我请愿,带上长缨。
“伏枥”出自《史记·李将军列传》,意为未能施展才能;“鸿业”常用来形容伟大的事业,源于古代文人对理想事业的追求;“长缨”象征着权力和地位,表示诗人希望得到重用。
作者介绍:张孝祥(1080年-1150年),字子容,号青溪,南宋初期词人,才华横溢,仕途坎坷,诗词风格豪放激昂,常表现对国家和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该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正值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饮酒作乐来发泄内心的苦闷与壮志未酬,同时表达了对国家安定的渴望。
张孝祥的《次韵其二》以激情澎湃的情感和激昂的语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国家未来的深切关注。诗的开头通过“饥肠得酒作雷鸣”形象地描绘了诗人饮酒的痛快,表现了他在苦闷中的一丝解脱。接着“坐上波澜生健笔”,展示了酒后灵感迸发,写作的热情与冲动。诗中“归来钟鼓动严城”则暗示着归来的壮志和对未来的期待。
后半部分,“不应此地淹鸿业”直接点出诗人对现状的不满,表达出对国家命运的深忧。而“须君为我请长缨”则是呼唤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实现理想,显示了诗人不屈的精神与豪情。在字句间,诗人通过豪放的气质和对未来的渴望,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心和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个体情怀。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该诗强调了个人的理想与国家命运的紧密联系,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渴望和对当下困境的不满,传达出一种豪情壮志和对朋友的期待,反映了诗人不屈的精神面貌。
诗词测试:
张孝祥的《次韵其二》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忧愁
C. 对未来的渴望
D. 对饮酒的热爱
诗中“饥肠得酒作雷鸣”是用来形容什么?
A. 饥饿
B. 饮酒的痛快
C. 创作的灵感
D. 生活的无奈
诗人希望通过“须君为我请长缨”来表达什么?
A. 对朋友的责备
B. 共同追求理想
C. 对国家的不满
D. 对饮酒的热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