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0:47: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0:47:17
菊花肯为别人黄,长怨先生不断肠。
两鬓尽凋无地插,一杯细嚼入神香。
这朵菊花愿意为他人而凋谢,长久以来怨恨那位老师让人心生不快。我的鬓发已经全然凋零,没地方再插花了,但我一杯酒细细品味,仍能感受到那菊花的香气。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著名诗人,以山水田园诗和咏物诗著称。他的诗风清新自然,常常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南宋时期,当时社会动荡,诗人借菊花表达对生活的感慨和对青春流逝的无奈。
《赏菊四首》通过对菊花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思考。菊花在中国文化中象征着高洁与坚韧,诗人用菊花的凋零隐喻自己青春的逝去,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无奈。首句提到菊花愿意为他人而凋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无私奉献的赞美。接下来的两句则是对自身境遇的感慨,随着时间的流逝,鬓发渐白,无处插花,令人感受到一种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而最后一句“一杯细嚼入神香”,则是诗人通过品酒来品味人生,尽管岁月流逝,但仍能在细品中感受到生命的芬芳。这种对比增强了诗的情感深度,既有对青春流逝的惋惜,又有对生活美好的体悟,展现了诗人豁达的心态。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全诗围绕着对时间流逝和青春消逝的思考,透过菊花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过往的怀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菊花肯为别人黄”表达了什么?
A. 菊花的自私
B. 菊花的无私
C. 菊花的美丽
D. 菊花的凋谢
“两鬓尽凋无地插”中的“无地插”指的是什么?
A. 没地方放花
B. 没地方插头发
C. 没地方再年轻
D. 没地方再喝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对比杨万里的《赏菊四首》与陶渊明的《饮酒》,两者都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但杨万里更侧重于对时间流逝的感伤,而陶渊明则体现更加悠闲自得的生活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