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3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37:48
重峦千仞塔,危磴九层台。
石关恒逆上,山梁乍斗回。
阶下云峰出,窗前风洞开。
隔岭钟声度,中天梵响来。
平时欣侍从,于此暂徘徊。
高耸的山峰上耸立着千仞的塔,陡峭的石阶通向九层的台。
石头关卡在不断向上攀登,山梁偶尔出现曲折的回环。
阶梯下方云雾缭绕,窗前的微风轻轻吹开。
隔着山岭传来的钟声响起,远处的梵音在空中回荡。
平时我乐于侍奉君主,而如今在此暂时徘徊。
此诗描写了登高所见的自然景观以及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与对平日生活的思考。“梵响”与“钟声”可以联想到佛教庙宇的宁静氛围,表现出诗人内心的平和与追求。
作者介绍: 庾信(约513年-约581年),字子山,南北朝时期的诗人、文学家。他以诗才和散文闻名,被后世称为“庾子山”。庾信的诗风兼具豪放与细腻,常通过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和哲理。
创作背景: 此诗可能是在一次登山游历中写成,反映了庾信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感悟。南北朝时期,士人多追求精神寄托,佛教文化逐渐盛行,诗中也隐含了对宗教的向往。
《和从驾登云居寺塔》是一首描写自然与人文景观结合的诗作,展现了庾信对高耸山塔的赞美与对自然的沉思。诗中“重峦千仞塔,危磴九层台”两句,生动描绘出高山与寺塔的雄伟气势,瞬间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高远的视觉冲击。接下来的描写则引导读者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到他在自然中游走的宁静与思索。
“隔岭钟声度,中天梵响来”一句中,钟声与梵音的结合,既是自然声音的描写,也是心灵的回响,表现了诗人精神世界的宁静与超脱。这种超然的境界正是庾信所追求的,亦是许多士人在动荡时代所渴望的安宁。
整首诗通过对景的描绘,融入诗人的情感和思考,展示了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深刻联系。这样的主题不仅具有时代意义,也让后人感受到一种永恒的哲学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内心感受,表达了对佛教文化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高远精神境界的追求。同时,也反映了士人对生活的思考与对未来的希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重峦千仞塔”中的“千仞”指的是:
A. 一千米
B. 一千个
C. 一千个高度
诗中“隔岭钟声度”中所提到的“钟声”象征着:
A. 生活的喧嚣
B. 佛教的宁静
C. 战争的号角
诗中“阶下云峰出”的意象主要表达了:
A. 自然的雄伟
B. 内心的宁静
C. 生活的艰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白的《庐山谣》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的思考;而王维的《山居秋暝》则通过写景抒情,展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两者与庾信的诗在主题上都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但表现手法各有千秋。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