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16: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16:20
洞灵尊上德,虞石会明真。
要妙思玄牝,虚无养谷神。
丹丘乘翠凤,玄圃御斑麟。
移梨付苑吏,种杏乞山人。
自此逢何世,从今复几春。
海无三尺水,山成数寸尘。
这首诗表达了对道教哲学的思考。作者提到洞灵尊(道教中的神灵),强调其至高的德行,虞石(古代名石)象征着明亮的真理。诗中谈到需要深邃的思维和虚无的境界,才能滋养内心的神灵。丹丘是道教的一个修炼场所,乘坐翠色的凤凰,象征着飞升与成仙,玄圃则是一个神秘的乐园,驯养斑麟(神兽)。接着提到将梨子送给园丁,向山人讨要杏子,暗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从此以后,不论在何时何地,岁月将如何流转,海洋也许不再有三尺深的水,山川也只是几寸尘埃,寓意着世事的无常与变化。
庾信(约513年-约577年),字耀文,号澄江,南北朝时期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风格独特,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尤其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道教思想。
《道士步虚词》系列诗作反映了作者对道教哲学的深入探讨和个人修炼的思考。在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许多文人转向道教以寻求精神上的寄托和自我升华。
这首诗蕴含了丰富的道教哲理,既有对自然的崇敬,也有对人生态度的思考。开篇提到的“洞灵尊上德”,突显了道教对道德的重视,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接着,诗人用“要妙思玄牝”表达了对深邃思想的追求,揭示了修道者需要通过虚无的境界来滋养内心的神灵。
诗中通过“丹丘乘翠凤,玄圃御斑麟”的意象,展示了道教修炼的理想状态,表现了诗人渴望超脱世俗、追求长生的理念。此外,诗中提到的梨与杏,作为自然的象征,传达出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愿望。
最后两句“自此逢何世,从今复几春”,道出了人生的无常,让人反思生命的短暂与珍贵。整体来看,整首诗不仅展现了道教的思想精髓,也彰显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哲学深度。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道教哲学展开,强调内在修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反映了人生的短暂与无常,鼓励人们追求真理与道德的崇高境界。
诗中提到的“洞灵”代表什么?
A. 生命
B. 智慧与灵气
C. 财富
D. 自然
“海无三尺水,山成数寸尘”表达了什么主题?
A. 自然的美丽
B. 生命的无常
C. 财富的积累
D. 友情的珍贵
“丹丘乘翠凤”中“翠凤”象征什么?
A. 自然
B. 成仙与飞升
C. 快乐
D. 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