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次韵刘簿寄示

《次韵刘簿寄示》

时间: 2025-05-04 03:18:23

诗句

尘世崎岖天一握,俗子追奔蜗两角。

先生宴坐心平夷,矮屋打头甘寂寞。

手提老笔挟霜气,合上蓬山直延阁。

高人乃亦主簿耳,往往胸中自丘壑。

银钩宝唾俱人妙,令我见之生踊跃。

日酣昨暮春睡浓,柳外叩门谁剥啄。

一书自直十从事,况有骊珠光错落。

风檐急转百回读,花草愁深颜色薄。

放余许出半头地,未敢以信而以怍。

譬如驽骀受刷饰,金环压辔青丝络。

猗那清庙吁已远,下里巴词可无作。

候虫鸣秋鸟鸣春,美恶则殊俱自乐。

焚香危坐试品藻,颇亦敢言余论确。

公诗虽淡未弦清,我诗虽雅黄锺浊。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18:23

原文展示

次韵刘簿寄示
作者: 方岳 〔宋代〕

尘世崎岖天一握,
俗子追奔蜗两角。
先生宴坐心平夷,
矮屋打头甘寂寞。
手提老笔挟霜气,
合上蓬山直延阁。
高人乃亦主簿耳,
往往胸中自丘壑。
银钩宝唾俱人妙,
令我见之生踊跃。
日酣昨暮春睡浓,
柳外叩门谁剥啄。
一书自直十从事,
况有骊珠光错落。
风檐急转百回读,
花草愁深颜色薄。
放余许出半头地,
未敢以信而以怍。
譬如驽骀受刷饰,
金环压辔青丝络。
猗那清庙吁已远,
下里巴词可无作。
候虫鸣秋鸟鸣春,美恶则殊俱自乐。
焚香危坐试品藻,
颇亦敢言余论确。
公诗虽淡未弦清,我诗虽雅黄锺浊。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慨和对诗歌创作的思考。生活艰辛,世俗之人像蜗牛般慢慢追赶,然而“先生”在清静的环境中,心态平和,甘愿享受孤独。诗人握着老笔,带着一股霜冷的气息,仿佛在书写着自己的理想与抱负。尽管他也是一名主簿,但内心的世界却如高山大川般丰富。看到他人的才华,诗人心中自然生出激动和向往。

在春天的傍晚,诗人沉醉于梦境,听到柳外有谁在敲门。此时,他的思绪回到了诗书的学习与创作中,感叹其中的美好与光辉。虽然有时在阅读中感到愁苦和淡薄,但他仍然愿意放下心中的担忧,不愿以信任去感到羞愧。诗中有比喻,像是驽马经过打磨,而金环则压在青丝的缰绳上,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最后,作者感叹清庙已经遥远,而《下里巴人》的词句却仍然可以随意作写,生活中的美与丑皆能自得其乐。

注释

  1. 尘世崎岖:指生活的艰难险阻。
  2. 蜗两角:比喻世俗人追求的缓慢和微小。
  3. 宴坐心平夷:形容心态平和,安静地享受生活。
  4. 老笔挟霜气:意指经验丰富的书法笔触,如霜般冷峻。
  5. 高人乃亦主簿耳:即使是高人也只是个主簿,表达对地位的淡然。
  6. 银钩宝唾:比喻诗歌的魅力和价值。
  7. 柳外叩门:暗示外界的打扰。
  8. 骊珠光错落:形容书籍中的美好内容。
  9. 驽骀受刷饰:比喻经过磨练与修饰的过程。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方岳,宋代诗人,擅长诗歌和词曲,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沉稳、深刻。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文学艺术的思考,反映了当时士人对于名利与艺术之间的矛盾心态。

诗歌鉴赏

这首《次韵刘簿寄示》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体悟与对诗歌的热爱。诗中描绘的尘世繁杂与内心的平静形成鲜明对比,展示了作者在面对现实的无奈与对理想的追求。开篇的“尘世崎岖”引入了生活的艰难,而后几句则通过“先生宴坐心平夷”等句子,表达了一种超然的心态和对清静生活的向往。

诗人在字句中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对仗,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例如“手提老笔挟霜气”,不仅描绘了书写的状态,也传达了作者的冷峻与沉稳。接着提到的“银钩宝唾”,更是将诗歌的美妙与价值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表达了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与向往。

而后,诗人又转向对生活中美与丑的思考,通过“候虫鸣秋鸟鸣春”的意象,表现出对自然的敏感与对生活真谛的追寻。最后,诗人自省的态度令人动容,他意识到自己所追求的诗歌虽不如他人清丽,却也有着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

整首诗呈现出一种悠远的哲理思考,既有对个人理想的追求,也有对现实生活的清醒认识,展现了宋代文人特有的气质与风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尘世崎岖天一握:感叹生活的艰难,仿佛难以掌控。
  2. 俗子追奔蜗两角:形容世俗人追求微小利益的缓慢。
  3. 先生宴坐心平夷:渴望内心的宁静与平和。
  4. 矮屋打头甘寂寞:安于简单、孤独的生活。
  5. 手提老笔挟霜气:比喻经验丰富,充满智慧。
  6. 合上蓬山直延阁:向往理想的高处,心中自有风景。
  7. 高人乃亦主簿耳:高人也只是个普通的职员,反映对地位的看淡。
  8. 往往胸中自丘壑:内心的世界丰富而深邃。
  9. 银钩宝唾俱人妙:赞叹他人的才华和作品。
  10. 令我见之生踊跃:看到他人的作品,心中激动不已。
  11. 日酣昨暮春睡浓:享受春日的慵懒与安宁。
  12. 柳外叩门谁剥啄:外界的打扰,暗示生活的纷扰。
  13. 一书自直十从事:对书籍的热爱与投入。
  14. 况有骊珠光错落:形容书籍的美妙与价值。
  15. 风檐急转百回读:以诗意的方式表达自己在阅读中的沉醉。
  16. 花草愁深颜色薄:感叹生活的忧愁。
  17. 放余许出半头地:表达对生活的无奈与反思。
  18. 未敢以信而以怍:不敢轻易相信他人。
  19. 譬如驽骀受刷饰:比喻经过磨练与修饰的过程。
  20. 金环压辔青丝络:象征追求美好事物的努力与坚持。
  21. 猗那清庙吁已远:感叹理想的遥不可及。
  22. 下里巴词可无作:表达对民间艺术的包容。
  23. 候虫鸣秋鸟鸣春:自然的声音,反映出生活的美好。
  24. 美恶则殊俱自乐:强调每个人的乐趣不同。
  25. 焚香危坐试品藻:沉静下来反思与品味。
  26. 颇亦敢言余论确:表达对自己见解的自信。
  27. 公诗虽淡未弦清:尽管他人的诗歌清丽,却不一定有深意。
  28. 我诗虽雅黄锺浊:自己的诗歌虽然浑厚,却有独特的美。

修辞手法

  • 比喻:如“驽骀受刷饰”,通过比喻表达对磨练与提升的追求。
  • 对仗:如“日酣昨暮春睡浓”,增添了诗歌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春日、柳外等意象,传达诗人对生活的思考。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对生活和理想的反思为核心,表达了作者在现实与理想之间的挣扎与思考,强调了个人内心的宁静与对诗歌的热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尘世:象征生活的复杂与艰辛。
  2. 蜗角:比喻微小的追求与庸常的生活。
  3. 银钩:象征诗歌的精致与价值。
  4. 骊珠:寓意书籍内容的珍贵。
  5. 柳外:自然的意象,代表生活的美好与宁静。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尘世崎岖”意指: A. 生活美好
    B. 生活艰难
    C. 生活普通
    D. 生活丰富

  2. “银钩宝唾”表达了什么? A. 诗歌的魅力
    B. 生活的琐碎
    C. 内心的寂寞
    D. 对友人的思念

  3. 诗人对自己的诗歌态度是: A. 自卑
    B. 自信
    C. 否定
    D. 迷茫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1. 《江雪》 - 柳宗元
  2. 《静夜思》 - 李白
  3. 《春江花月夜》 - 张若虚

诗词对比

  • 《次韵刘簿寄示》《静夜思》:两者都表达了个人情感与思考,但前者更关注生活的复杂与诗歌的追求,而后者则侧重于思乡之情。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3. 《方岳诗文集》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李端公 / 送李端 阙题 蜀先主庙 饯别王十一南游 送李中丞之襄州 / 送李中丞归汉阳别业 秋日登吴公台上寺远眺 新年作 寻南溪常山道人隐居 / 寻南溪常道士 寻陆鸿渐不遇 送人东游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邦家之光 齊字旁的字 舌芒于剑 解传 峯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鱼贯雁行 克字旁的字 私相授受 釆字旁的字 缀玉联珠 骨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没漂 孤高自许 冉冉 壹适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