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饯别王十一南游

《饯别王十一南游》

时间: 2025-04-26 14:03:31

饯别王十一南游

诗句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4:03:31

原文展示:

饯别王十一南游
作者: 刘长卿 〔唐代〕

望君烟水阔,挥手泪沾巾。
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
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对朋友王十一南游的依依惜别之情。诗的开头,望着朋友远去的身影,水面烟雾弥漫,心中感到无比宽广和孤独,挥手时泪水沾湿了手帕。飞鸟飞向何方,青山只能空对着我。长江的船只渐渐远去,落日映照着五湖,春天的气息愈加浓厚。谁能看到那汀洲上,因相思而愁苦的白蘋花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烟水阔:烟雾弥漫的水面,形容景象宽广。
  • 沾巾:手帕被泪水沾湿。
  • 没何处:飞鸟不知飞往何方。
  • 汀洲:指水中的小洲或沙洲,常用来象征离别和思念。
  • 白蘋:白蘋是水中一种植物,这里象征着相思之情。

典故解析:

  • 长江:古代诗人常用长江作为背景,象征着浩浩荡荡的旅程与离别。
  • 飞鸟:在古诗中常用来象征自由与离别。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长卿,字君复,号景山,唐代诗人,以五言诗闻名,尤其擅长描写自然和抒发情感。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朋友王十一时所作,表达了对友人的依依不舍和对未来的茫然。唐代的社交活动频繁,离别的场景也常常激发诗人的情感。

诗歌鉴赏:

《饯别王十一南游》是一首充满情感的五言律诗。诗的开头通过“望君烟水阔”便让读者感受到一种开阔而又孤独的情境。诗人目送友人远行,水面弥漫的烟雾仿佛也在为离别而悲伤,泪水沾湿了手帕,表现了深厚的友情与不舍之情。

接着,诗人用“飞鸟没何处,青山空向人”表达了对朋友离去后的迷茫与失落。飞鸟的去向不明,象征着未来的不可知,而青山仍旧伫立,仿佛在默默见证着这一切。

“长江一帆远,落日五湖春”则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与变化,长江的船只远去,落日西沉,带来了春天的气息,寓意着生命的流转和离别的无奈。

最后一句“谁见汀洲上,相思愁白蘋”,更是将相思之情推向高潮。汀洲上的白蘋花象征着诗人的思念与愁苦,渗透了整个诗歌的情感核心。

整首诗以其清新的意象和真挚的情感,深刻地揭示了人间离别的无奈与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望君烟水阔:诗人目送友人,眼前的水面辽阔,心情也随之开阔但又感到孤独。
  2. 挥手泪沾巾:挥手告别时,眼泪沾湿了手帕,表现了不舍之情。
  3. 飞鸟没何处:飞鸟飞向何方,象征着未来的未知。
  4. 青山空向人:青山静静地对着我,表现出一种孤寂感。
  5. 长江一帆远:长江上的船只渐渐远去,暗示离别。
  6. 落日五湖春:落日映照在五湖上,春天的气息愈加浓厚,象征着新的开始。
  7. 谁见汀洲上:询问谁能看到汀洲上的情景,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8. 相思愁白蘋:汀洲上的白蘋花代表着诗人深切的相思之情。

修辞手法:

  • 比喻:通过“飞鸟”与“青山”的比喻,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离别的情感。
  • 对仗:整首诗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运用自然景物如长江、落日、白蘋等,增强了情感表达的深度。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友人的深切思念和对未来的无奈,表现了人间离别的哀愁与对友情的珍重。诗人通过自然景物与情感交融,展现了离别时的复杂感受。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水:象征着离别时的模糊与不清。
  • 飞鸟:象征着自由与未知的未来。
  • 青山:代表着永恒与稳固,表现出诗人的孤独感。
  • 长江:象征着时光的流逝与生命的旅程。
  • 白蘋:象征着相思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望君烟水阔”中的“阔”是什么意思?
    A. 浅
    B. 狭
    C. 宽广
    D. 深

  2. “飞鸟没何处”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迷茫
    C. 希望
    D. 无聊

  3. 诗中提到的“白蘋”象征着什么?
    A. 离别
    B. 思念
    C. 自由
    D. 美丽

答案:

  1. C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同样表达了对远方的思念与壮丽的自然景观。
  • 李白的《送友人》:描绘了友人离别的哀伤和对友谊的珍视。

诗词对比:
《饯别王十一南游》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展现了壮丽的自然景色与情感的交融,但前者更侧重于离别的愁苦,而后者则强调了壮阔的视野与豪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有不同的侧重,展现了唐代诗人的多样化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唐诗三百首》
  •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辞典》
  • 《古诗词入门与鉴赏》

译文

望着你的小船驶向茫茫云水,频频挥手惜别泪水沾湿佩巾。 你像一只飞鸟不知归宿何处,留下这一片青山空对着行人。 江水浩浩一叶孤帆远远消失,落日下你将欣赏着五湖之美。 谁能见我伫立汀洲上怀念你,望着白蘋心中充满无限愁情。

赏析

  这是首送别诗,写与友人离别时的情景。友人已乘舟向烟水迷蒙的远方驶去,但诗人还在向他洒泪挥手送别。渐渐地,看不见友人的旅舟了,江面上鸟在飞着,不知它们要飞往何处;远处只有青山默默地对着诗人。朋友乘坐的船儿沿长江向远处去了,诗人在斜阳里伫立,想象着友人即将游五湖的情景。就这样离别了,不知有谁知道诗人对朋友的悠悠相思。诗人借助眼前景物,通过遥望和凝思,来表达离愁别恨,手法新颖,不落俗套。   诗题虽是“饯别”,但诗中看不到饯别的场面,甚至一句离别的话语也没有提及。诗一开始,他的朋友王十一(此人名字爵不详)已经登舟远去,小船行驶在浩渺的长江之中。诗人远望着烟水空茫的江面,频频挥手,表达自己依依之情。此时,江岸上只留下诗人自己。友人此刻又如何,读者已无从知道,但从诗人送别的举动,却可想象到江心小舟友人惜别的情景。笔墨集中凝炼,构思巧妙。诗人以“望”、“挥手”、“泪沾巾”这一系列动作,浓墨渲染了自己送别友人时的心情。他没有直抒心中所想,而是借送别处长江两岸的壮阔景物入诗,用一个“望”字,把眼前物和心中情融为一体,让江中烟水、岸边青山、天上飞鸟都来烘托自己的惆怅心情。    第三句是虚实结合,诗中“飞鸟”隐喻友人的南游,写出了友人的远行难以预料,倾注了自己的关切和忧虑。“没”字,暗扣“望”。“何处”则点明凝神远眺的诗人,目光久久地追随着远去的友人,愁思绵绵,不绝如缕。真诚的友情不同于一般的客套,它不在当面应酬,而在别后思念。诗人对朋友的一片真情,正集聚在这别后的独自久久凝望上。这使人联想到《三国演义》描写刘备与徐庶分别时的情景。   然而,目力所及总是有限的。朋友远去了,再也望不到了。别后更谁相伴?只见一带青山如黛,依依向人。一个“空”字,不只点出了诗人远望朋友渐行渐远直至消失的情景,同时烘托出诗人此时空虚寂寞的心境。回曲跌宕之中,见出诗人借景抒情的功力。   五六两句,从字面上看,似乎只是交代了朋友远行的起止:友人的一叶风帆沿江南去,渐渐远行,抵达五湖(当指太湖)畔后休止。然而,诗句所包含的意境却不止于此。友人的行舟消逝在长江尽头,肉眼是看不到了,但是诗人的心却追随友人远去一直伴送他到达目的地。在诗人的想象中,他的朋友正在夕阳灿照的太湖畔观赏明媚的春色。   诗的最后,又从恍惚的神思中折回到送别的现场来。诗人站在汀洲之上,对着秋水苹花出神,久久不忍归去,心中充满着无限愁思。情景交融,首尾相应,离思深情,悠然不尽。

相关查询

虞美人·庐敖夫妇骖鸾侣 减字木兰花 从吴伯承乞茶 题断堤寺 其二 和都运判院韵辄记即事 其一 踏莎行·时雨初晴 菩萨蛮·堵莲红乱风翻雨 柳梢青 上辟廱 菩萨蛮 其十七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焦唇干肺 绿结尾的成语 餈筒 女字旁的字 锋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豕字旁的字 恶物 谈辞如云 目怔口呆 五行相生 同字框的字 息交绝游 矍圃 包含藄的词语有哪些 砥砺名节 包含活的成语 包字头的字 赞口不绝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