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7:28:0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7:28:05
秋老逢天晚,孤城倚碧空。
升沈当此际,怅望与谁同。
远树没归鸟,寒莎泣候虫。
所怀无晤处,弹指向西风。
秋天已经老去,傍晚时分,孤独的城池依偎在碧蓝的天空下。
在这升沉的时刻,我不禁遗憾,谁能与我一起分享这份惆怅呢?
远处的树木中,归来的鸟儿已然消失,寒冷的草地上,虫儿在悲泣。
我心中所怀念的人,无法相见,指尖轻弹,任由西风吹拂。
本诗未直接引用特定典故,但“孤城”、“寒莎”之类的意象在古诗中常见,象征孤寂与秋冬的凋零。诗人以自然景物,寄托个人情怀,符合宋代诗风。
吴潜,宋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诗风清新,擅长抒情,作品多描写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
诗作创作于秋天的黄昏,诗人身处孤城,感受到季节变迁带来的孤独与惆怅,反映了诗人在社会变迁中的无奈与思索。
《郡城晚望》以秋天的傍晚为背景,通过对孤城、远树和寒莎的描写,营造出一种萧瑟的氛围。诗的开头“秋老逢天晚”直指时光的流逝,接着诗人描绘了孤城依傍在碧空下的情景,既有自然之美,又隐含了诗人的孤独。接下来的“怅望与谁同”则揭示了诗人内心的惆怅,表达了对陪伴的渴望。然后,通过远树与归鸟的描写,表现了诗人对逝去时间的无奈感受,尤其是“寒莎泣候虫”,更是用寒冷的草地和悲泣的虫声渲染了环境的凄凉。最后一句“弹指向西风”则含蓄地表达了对未来的无望与思索,留下了无尽的遐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歌的中心思想是对孤独与时光流逝的感慨,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无奈与对陪伴的渴望。
诗中的“孤城”象征什么?
a) 繁华
b) 孤独
c) 安静
d) 美丽
“怅望与谁同”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惆怅
c) 愤怒
d) 疲惫
“寒莎泣候虫”的意象主要传达了什么?
a) 温暖
b) 悲凉
c) 热闹
d) 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