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4:09: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4:09:42
珠江待月
烟霭春城暮,潮平荻岸迷。
月生珠海上,人立板桥西。
静数渔灯过,遥听水鸟啼。
良宵自难寐,不是怨孤栖。
春天的傍晚,烟雾弥漫在城市上空,潮水平静,芦苇荡在水边显得迷离。月亮在珠海上升起,我站在板桥的西边。静静地数着经过的渔火,远处能听到水鸟的啼叫。美好的夜晚让我难以入睡,这并不是因为怨恨孤独的栖息环境。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中提到的“月生珠海”形象地描述了月亮在水面上升起的场景,反映了古代文人对自然景观的欣赏与寄情。
作者介绍: 梁宪,明代诗人,以其清新婉约的风格和对自然景物的细腻描写而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出对生活的热爱及对自然的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珠江待月》创作于春季的傍晚,诗人可能是在一次游历中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孤独的情感,借此表达对静谧夜晚的思考。
《珠江待月》是一首描绘春夜美景的诗作,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在开头的“烟霭春城暮”中,诗人用“烟霭”来描绘傍晚的氛围,给人一种朦胧的美感,接着“潮平荻岸迷”则让人感受到水面平静,芦苇轻摇,仿佛置身于一个宁静的画卷之中。
“月生珠海上,人立板桥西”一句,描绘了月亮升起的壮丽场景,诗人立于桥西,静静观赏,让人感受到一种静谧的美。“静数渔灯过,遥听水鸟啼”则通过听觉和视觉的结合,表现出夜晚的生动与静谧并存的状态。
最后的“良宵自难寐,不是怨孤栖”则把情感推向高潮,诗人虽然处于美好的夜晚,却难以入睡,这种孤独感并非怨恨,而是对自然与内心情感的深刻反思。整首诗在景与情的交融中,展现了诗人对生命的思考,对孤独的接受,以及对自然的深切热爱。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景色的描绘,展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生命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潮平”指的是:
A. 潮水很高
B. 潮水很平静
C. 潮水汹涌
D. 潮水退去
诗人站在板桥的哪个方向?
A. 东
B. 西
C. 南
D. 北
诗的情感基调主要是:
A. 快乐
B. 孤独
C. 愤怒
D. 忧伤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