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5:22: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5:22:48
南台
马汝骥 〔明代〕
灌木晴湖合,高花午榭移。
尧茨元不剪,周稼欲先知。
雨露悬蓬径,风云护竹篱。
九重欢豫地,仿佛见龙旗。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晴朗的午后,灌木丛和湖水交融在一起,高高的花朵在阳光下摇曳。尧帝的后裔的茅草没有被修剪,周代的农田似乎在预示着丰收。雨露洒落在蓬草的小路上,风云守护着竹篱笆。在这美好的地方,仿佛可以看到高高飘扬的龙旗,象征着国泰民安。
马汝骥,明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的细腻描写而著称。
《南台》创作于明代,是在那一时期对自然景观和理想政治的反思与描绘,表现了对安定生活的向往。
《南台》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与社会理想的诗。诗的前两句通过描绘湖光山色,展现出一个和谐美丽的自然环境。灌木、湖水、高花的结合,象征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接下来的“尧茨元不剪,周稼欲先知”则引入了历史的维度,表现了对古代贤君及其治下丰饶景象的怀念。
“雨露悬蓬径”,通过细腻的描绘,传达出一种宁静与富饶的氛围,显示出自然界的恩赐。而“风云护竹篱”则暗示着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理念。最后一句“九重欢豫地,仿佛见龙旗”将诗的意境提升到国家的繁荣昌盛,体现出诗人对理想社会的向往与期待。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与历史典故的结合,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诗中蕴含了对历史的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给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自然与人文的和谐,表现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与对古代贤君的怀念。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与古代历史,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对国家繁荣的期待。
诗中提到的“尧茨”指的是谁的后代?
“雨露悬蓬径”中的“雨露”主要象征什么?
诗中“仿佛见龙旗”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向往?
对比《南台》和《春江花月夜》,两者都描绘了自然景色,但《南台》更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与历史的隐喻,而《春江花月夜》则更强调自然的美丽与人生的感伤。两者在意象的运用上各具特色,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