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杂兴十首 其三

《杂兴十首 其三》

时间: 2025-05-02 03:09:57

诗句

地逼难容足,天低碍举头。

那堪去梯子,谁肯上高楼。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3:09:57

原文展示:

地逼难容足,天低碍举头。那堪去梯子,谁肯上高楼。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活中种种困境的无奈与感慨。大地的压迫使得人无法站立,天空的低垂又使人无法抬头。面对这样的困境,哪有心思去借助梯子攀登高楼呢?这是一种对理想和现实之间巨大落差的感叹。

注释:

字词注释:

  • 地逼:地面压迫,形容处境艰难。
  • 难容足:难以容纳脚,意指无法立足。
  • 天低:天的高度降低,暗指局限的环境。
  • 碍举头:妨碍抬头,形容无法仰望。
  • 那堪:怎能承受。
  • 去梯子:借助梯子,象征攀登。
  • 谁肯:谁愿意,表达无奈。

典故解析: 此诗没有直接引用古典典故,但其意象与古代诗人对人生困境的描绘相呼应,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矛盾的深刻思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刘克庄,字梦阮,号子久,宋代著名诗人,生于南宋时期,主要生活在政治动荡的年代。他的诗风以豪放、清新著称,常常表现出对社会现象的独立思考和深刻感悟。

创作背景: “杂兴十首”是刘克庄在感慨人生与社会现状时创作的诗作。这首诗写于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现实困境的无奈与深思,表现出对理想的追求与对现实的无力感。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和深邃的意象,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困境的深刻思考。开头两句“地逼难容足,天低碍举头”通过对地与天的描绘,形象地展现了层层压迫的状态,给人一种窒息感。地面无法立足,天空又低得令人无法仰望,这种双重限制使人感到无助与绝望。

接下来的“那堪去梯子,谁肯上高楼”,通过梯子与高楼的比喻,进一步深化了诗人的感受。即使有梯子可供攀登,但在现实的重压下,谁又能有勇气去追寻那些高远的理想呢?这不仅反映了个体在社会压力下的无奈,也隐含了对理想与现实之间差距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敏锐感知与独特见解,令读者不禁思索自身的处境与未来的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地逼难容足:表达地面的压迫感,象征生活的困境。
  2. 天低碍举头:描绘天的接近,使人无法仰望,象征理想的遥不可及。
  3. 那堪去梯子:反问的方式,表明对生活中帮助与出路的无奈。
  4. 谁肯上高楼:进一步强调内心的惶惑与无力,质疑有谁愿意去追求更高的理想。

修辞手法:

  • 比喻:将梯子与高楼比作追求理想的方式,表达出理想的高远与实现的困难。
  • 对仗:前两句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加深了情感的表达。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困境时的无奈与彷徨。通过对地与天的描绘,展现了现实与理想之间的巨大落差,反映了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与对美好理想的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象征生活的重压与困境。
  • :象征理想与希望。
  • 梯子:象征通往理想的路径与努力。
  • 高楼:象征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受,反映了对理想追求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地逼难容足”意思是: A. 地面宽广 B. 地面压迫难以立足 C. 地面温暖

  2. 诗中“那堪去梯子”的意思是: A. 有梯子可以使用 B. 无法承受去借梯子 C. 很愿意借梯子

  3. 诗中“谁肯上高楼”表达了: A. 大家都愿意追求理想 B. 没有人愿意追求理想 C. 只有少数人愿意追求理想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陶渊明《桃花源记》:关于理想与现实的追求。
  •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对人生旅途的思考。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庐山谣》相比,刘克庄的这首诗更加直接地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奈与压迫,而李白则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人生的豪情与理想。两者虽有不同的表现手法,但都反映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和人七夕诗 歌风台 对月用促句换韵格 春寒 满江红 桃源忆故人(春愁) 柳毅传 长洲苑 奉和御制登鸳鸯楼即目 晦日与卢舍人同诣补阙城南林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俎樽折冲 廷见 美庄 轻手蹑脚 百战百败 区区之数 水字旁的字 捐开头的成语 下乔木入幽谷 黄字旁的字 太仓一粟 圆混 虎开头的成语 屋梁落月 丿字旁的字 石字旁的字 业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