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3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35:01
原文展示:
踏莎行·院落深沉 洪迈 〔宋代〕
院落深沉,池塘寂静。帘钩卷上梨花影。宝筝拈得雁难寻,篆香消尽山空冷。钗凤斜欹,鬓蝉不整。残红立褪慵看镜。杜鹃啼月一声声,等闲又是三春尽。
白话文翻译:
院子深邃而宁静,池塘也显得格外安静。窗帘钩上挂着梨花的影子。弹奏着宝筝,却难以找到那只飞雁,香炉中的香已经燃尽,山中显得空旷而冷清。发髻上的凤钗斜斜地歪着,鬓发也没有梳理整齐。脸上的红晕渐渐消退,懒得去照镜子。杜鹃在月光下一声声啼叫,不经意间,又一个春天即将结束。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洪迈(1123-1202),字景卢,号容斋,南宋文学家、史学家。他的作品多涉及历史、文学、哲学等领域,风格典雅,内容丰富。《踏莎行·院落深沉》是他的代表作之一,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细腻情感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一个春夜,作者独自一人,感受到院落的宁静和时光的流逝,从而引发了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远方思念的抒发。
诗歌鉴赏:
这首《踏莎行·院落深沉》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个春夜的静谧景象,通过对院落、池塘、梨花影、宝筝、篆香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种孤寂和哀愁的氛围。诗中的“宝筝拈得雁难寻”和“杜鹃啼月一声声”等句,巧妙地运用了比喻和拟人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思念的无奈和对时光流逝的哀伤。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优美,展现了宋代文人的细腻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春夜静谧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感慨和对远方思念的无奈。诗中的孤寂和哀愁氛围,以及对女子形象的细腻描绘,都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细腻情感和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的“宝筝拈得雁难寻”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A. 比喻 B. 拟人 C. 对仗 D. 排比 答案:A
诗中的“杜鹃啼月一声声”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哀愁 C. 愤怒 D. 平静 答案:B
诗中的“等闲又是三春尽”表达了什么主题? A. 时光流逝 B. 思念远方 C. 美丽夜晚 D. 孤寂冷清 答案: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