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2:39:3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2:39:30
游西山经玉泉池望西湖
(作者:李英)
野外尘氛绝,诸天望不迷。
溪深春日淡,烟重绿杨低。
石壁僧同赋,山园鸟自啼。
扁舟乘兴地,谁共泛湖西。
在野外,尘世的喧嚣已经消失,仰望天空也不会迷失方向。
溪水深邃,春日的阳光显得淡然,烟雾缭绕,绿杨低垂。
在石壁上,僧人同样吟咏诗句,山园中鸟儿自得其乐地鸣啼。
我乘着小舟,兴致勃勃地游荡,谁能与我一起泛舟湖西?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无明显典故,但“泛湖”常见于古诗中,象征着游玩、闲适的生活状态。
作者介绍: 李英,明代诗人,擅长山水诗,作品多描绘自然风光和人文情怀,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 作于游览西山时,表达了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内心宁静的向往。反映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关注和对闲适生活的追求。
这首诗通过描绘西山的自然景观,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开篇“野外尘氛绝,诸天望不迷”迅速勾勒出一个宁静的环境,给人一种心灵解脱的感觉。接着“溪深春日淡,烟重绿杨低”进一步渲染了春日的柔和与清新,展现出春天的生机盎然。
通过“石壁僧同赋,山园鸟自啼”,诗人描绘了一个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僧人作诗与鸟儿鸣啼,构成了一幅优美的山水画卷。最后一句“扁舟乘兴地,谁共泛湖西”,则流露出诗人渴望与友人共游的情怀,既有对友谊的期待,又有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清新脱俗,情景交融,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志向与情怀的结合。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对友谊的珍视,体现了明代文人对山水自然的热爱与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尘氛”指的是:
A. 冒烟的气氛
B. 世俗的喧嚣
C. 清新的空气
诗人希望与谁一起游玩湖西?
A. 僧人
B. 鸟儿
C. 朋友
诗中“溪深春日淡”表达了什么样的意境?
A. 夏日的炎热
B. 春天的清新
C. 秋天的萧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相比,李英的诗更注重人与自然的细腻感受,而王之涣则侧重于壮丽的景色与个人的豪情。两者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山水的热爱,但风格和情感基调有所不同。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