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3:33: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3:33:58
法驾导引(三之二)
作者:陈与义 〔宋代〕
东风起,东风起,海上百花摇。
十八风鬟云半动,飞花和雨著轻绡。
归路碧迢迢。
东风吹起,东风吹起,海面上的百花随风摇曳。
十八幅风鬟的云彩半在飘动,飞舞的花瓣和细雨洒落在轻薄的绡纱上。
归途的景色青翠而遥远。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本诗的意象与春天密切相关,春风、花朵、细雨等意象常出现在古代诗词中,象征着生机和希望。诗中提到的“归路”,可以看作对归途的思考,也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
作者介绍: 陈与义(约1090-1160),字允恭,号东山,南宋时期的诗人、词人及书法家。他的诗词风格清新脱俗,常以自然景物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法驾导引》系列诗作反映了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对人生路途的思索。此时南宋正处于政治动荡与社会变迁之中,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寄托自己的情感与理想。
《法驾导引(三之二)》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的诗作,通过描绘东风、花海、云彩和细雨,展现了一幅生动的春日景象。诗的开头“东风起,东风起”,反复的句式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仿佛我们能听到春风的轻声呼唤。接下来的“海上百花摇”,则让人感受到春天的活力与美丽,描绘出一幅花海摇曳的景象。
“十八风鬟云半动”这一句,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轻盈的云彩在风中飘动的姿态,仿佛这些云朵也是春天的舞者,随着风儿翩翩起舞。而“飞花和雨著轻绡”则将春雨与花瓣的交织描绘得细腻动人,轻薄的绡纱不仅是自然景色的映衬,也象征着诗人心中那种柔美的情感。
最后一句“归路碧迢迢”则带有一丝淡淡的忧伤,似乎在暗示诗人对归途的思考与眷恋。整首诗在描绘春日美景的同时,也流露出诗人对人生路途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期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赞美与对人生路途的思考,展现了自然的美丽与诗人内心的柔情,同时也隐含着对未来的向往与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东风起”的意象主要象征什么?
A. 秋天的来临
B. 春天的希望
C. 夏天的炎热
“飞花和雨著轻绡”中的“轻绡”指的是什么?
A. 一种花
B. 一种轻薄的织物
C. 一种雨
诗中提到的“归路”传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思索与忧伤
C.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