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05: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05:24
路入滇城北,萧然景象幽。
偶寻名胜地,因上旷怡楼。
雨霁千山色,松声四座秋。
始知人世上,亦自有丹丘。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云南滇城北部的幽静景色。行路时,偶然找到名胜之地,便登上旷怡楼。经过一场雨后,远山的颜色格外清晰,松树的声音在四周响起,透出秋天的气息。此时,作者感悟到,原来在世间也有如此美好的境地,仿佛与丹丘(仙境)相似。
作者介绍:陈政,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但他的诗作常以自然景色为主题,体现了对山水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明代,正值人们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诗人在游览名胜之地时,受到自然景色的启发,表达了对人世美好的感悟。
《登五华寺旷怡楼》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诗中通过描绘云南滇城北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宁静环境的向往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首句“路入滇城北”便引入了自然景观的描绘,清新而幽静,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接着“偶寻名胜地,因上旷怡楼”显示出一种偶然的闲适,诗人并非刻意寻求,而是在行走中发现了美。这种随性与自然的结合,恰恰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态度。
“雨霁千山色,松声四座秋”描绘了雨后山色的清晰和松声的悠远,山水之间的宁静与深邃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越世俗的安宁。最后一句“始知人世上,亦自有丹丘”,更是将个人的感悟提升到哲学的高度,表达了对人世间美好事物的珍视。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体现了自然与心灵的和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美的向往,以及在自然景色中感受到的人生哲理。诗人在宁静的环境中,领悟到了生活的真谛,体现了一种超脱世俗的心态。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所描绘的主要景色是哪个地方?
“雨霁千山色”中的“霁”字意为:
诗中提到的“丹丘”是指: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