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21:41:1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21:41:13
夙闻塔山胜,筇枝拄朝暾。
陟巘四五重,一径万绿繁。
曲涧清可鉴,琮琤鸣云根。
阳坡敞古寺,传有唐梅存。
寺北恣幽讨,风磴藤萝扪。
两石相倚薄,中虚成一门。
小憩群鼓勇,复讶怪石蹲。
偃盖二丈余,独不藉坤元。
下劣通人行,颓势尤惊魂。
斑驳呈众色,片片云霞痕。
拾级体欲疲,两亭倏高骞。
晴岚生杖底,近峰皆儿孙。
荆豫及吴山,黛色如缭垣。
义水带其趾,点缀桑麻村。
应接无暇日,徙倚澹忘言。
所见过所闻,烂漫倾芳樽。
早就听说塔山的美景,我拄着竹杖迎着晨光而上。
山峦层叠,蜿蜒的小径铺满了繁茂的绿意。
潺潺的溪水清澈见底,石头上发出悠扬的琴声。
阳坡上古寺敞开,传说中还有唐代的梅花遗存。
寺北的幽静处,藤蔓缠绕,供人探讨。
两块石头相倚而立,中间的空隙形成一扇门。
我在这里稍作休息,惊讶于那些怪石的形状。
那石头高达二丈,竟然不依赖于大地的支持。
走在下坡的小路上,颓废的状态让我心惊胆战。
斑驳的岩石展现出多种颜色,仿佛是片片云霞的痕迹。
在阶梯上攀登,感觉体力有些透支,
两座亭子瞬间高耸而起,似乎在我面前飞升。
晴朗的山雾在杖下升起,近处的山峰仿佛都是我的儿孙。
荆州、豫州和吴山,黛色环绕如同围墙。
义水流淌在山脚,点缀着桑麻村庄。
忙碌的日子中无暇顾及,倚靠在这里淡然无言。
所见所闻,心中芬芳如酒,尽情倾倒。
作者介绍:马潜,清代诗人,以山水诗著称,作品常描绘自然风光,表达个体的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作者游历塔山时,表达了他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及对古文化的追忆,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历史的探索。
《塔山》是一首典型的山水诗,诗人通过生动的描写展现了塔山的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开篇便以“夙闻塔山胜”引入,表达了对塔山美名的向往。接下来的描写中,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山的层峦叠嶂和溪水的清澈,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通过“阳坡敞古寺,传有唐梅存”,诗人不仅仅是在描绘风景,更是在探讨历史与自然的关系,体现出对历史文化的敬仰。
在描绘山石的部分,诗人用“复讶怪石蹲”传达了对自然奇观的惊叹,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诗中的“晴岚生杖底,近峰皆儿孙”句,形象地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关系,仿佛自然的每一个细节都与他息息相关。
整首诗在描写景物的同时,融入了诗人的情感,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向往宁静的生活,最终在“所见过所闻,烂漫倾芳樽”中达到情感的高潮,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与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体上,诗歌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表达了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对历史文化的敬仰,以及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塔山的胜景是通过什么引入的?
A. 诗人的个人经历
B. 夙闻
C. 地理位置
诗中提到的“唐梅”代表了什么?
A. 自然风光
B. 历史文化
C. 诗人的情感
“晴岚生杖底”这句中的“晴岚”主要指什么?
A. 山间雾气
B. 清澈的溪水
C. 纷飞的云彩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与自然的和谐,但更注重于秋天的静谧与孤独感,而马潜的《塔山》则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与历史的追寻。两者在意境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却又各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