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4:42:14
渔舟暝入桃花浔,春山如闻樵采音。
高原犁锄被烟雨,书阁窈窕穿松林。
中丞雅爱山水障,清晨自挂高堂上。
绿树逶迤转众流,白云合汨开层嶂。
万里宁论战伐功,百年宛见升平象。
忆昨寇盗日横行,中原白骨哀苍生。
携男抱女路断绝,痛哭不见天边城。
渔奔樵窜学士徙,纵有陇亩无人耕。
至尊九重忧旰食,命公杀贼贼始平。
近郊无复戎马迹,比屋仍传鸡犬声。
明公壮年心许国,何况此身际日月。
二载驱驰扫汉南,一时谈笑清河北。
出阃三分大将旗,来朝独拥诸军节。
乐土重开白日光,普天不动黄尘色。
即今西戎忽复骄,朝廷亲遣霍嫖姚。
已闻土鲁还金印,不见中丞下赤霄。
形像云台犹未画,姓名麟阁早须标。
开图更赋出车什,四海甲兵从此销。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4:42:14
渔舟暝入桃花浔,春山如闻樵采音。
高原犁锄被烟雨,书阁窈窕穿松林。
中丞雅爱山水障,清晨自挂高堂上。
绿树逶迤转众流,白云合汨开层嶂。
万里宁论战伐功,百年宛见升平象。
忆昨寇盗日横行,中原白骨哀苍生。
携男抱女路断绝,痛哭不见天边城。
渔奔樵窜学士徙,纵有陇亩无人耕。
至尊九重忧旰食,命公杀贼贼始平。
近郊无复戎马迹,比屋仍传鸡犬声。
明公壮年心许国,何况此身际日月。
二载驱驰扫汉南,一时谈笑清河北。
出阃三分大将旗,来朝独拥诸军节。
乐土重开白日光,普天不动黄尘色。
即今西戎忽复骄,朝廷亲遣霍嫖姚。
已闻土鲁还金印,不见中丞下赤霄。
形像云台犹未画,姓名麟阁早须标。
开图更赋出车什,四海甲兵从此销。
渔船在桃花潭边归航,春山仿佛听到伐木的声音。
高原犁耕在烟雨中,书阁隐秘地坐落在松林间。
中丞特别钟爱山水,清晨便把画挂在高堂之上。
绿树蜿蜒着流淌的水,白云与溪水交汇在层叠的山峦。
万里之遥哪用谈论战争的功劳,百年后已见太平的景象。
回忆往昔,盗贼横行,白骨遍布中原,民众哀伤。
携带着儿女,路途断绝,痛哭之声不见天边的城。
渔民逃亡,樵夫躲避,学士也被迫迁徙,
即便有田地,却无人耕作。
至尊在九重天上忧虑饥寒,命令大臣除贼,贼才得以平息。
近郊不再有战马的踪迹,四邻仍传来鸡犬的喧闹。
明公壮年时心系国家,更何况身处在日月之间。
两年奔波扫平南方,畅谈笑语于清河之畔。
出征三分之地的大将旗,来朝时独自掌控军权。
乐土重新迎来白日的光辉,普天下不再有黄尘的阴霾。
如今西戎又变得骄横,朝廷特派霍嫖姚前来。
已听说土鲁归还金印,却不见中丞下临云霄。
云台的形象尚未绘就,名字早应标记在麟阁。
再开图画,赋诗出车辙,四海兵器从此消失。
《彭中丞四民图歌》是一首充分展现了诗人对社会现实深刻观察与思考的作品。诗中描绘了渔民、樵夫、学士等不同社会阶层的生活状态,表现了战乱给百姓带来的苦难。开篇便以自然景色引入,渔舟归来,春山如闻,表达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随着诗的深入,历史的沉重感逐渐显现,描绘了战乱的惨状和生灵涂炭的现实,令人感到悲凉。
在对比“乐土重开”与“中原白骨”的画面时,体现出一种强烈的对比,既有对和平的向往,也有对历史的反思。诗人呼吁国家的稳定,表达了对国家强盛的期待和对士人的激励。最后,诗人以“开图更赋出车什”作为结尾,表明了他希望通过艺术来表达对未来的美好期望,展现了其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全诗围绕着国家的安宁与民众的生活展开,体现出诗人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答案:1-B,2-B,3-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