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模写精楷难复加仆虽未睹

《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模写精楷难复加仆虽未睹》

时间: 2025-04-22 13:20:39

诗句

万古风涛浸石岩,老苔垂足细{髻吉换监}鬖。

传闻海底珠无数,何事从来散不簪。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2 13:20:39

原文展示

万古风涛浸石岩,
老苔垂足细髻新。
传闻海底珠无数,
何事从来散不簪。

白话文翻译

整首诗的意思是:万年风涛不断地冲刷着石岩,古老的苔藓低垂于岩石上,似乎在披着新的细髻。传闻海底有无数珍珠,但为何从来没有人能够将它们串成簪子(装饰品)呢?

注释

  • 万古:极长的时间,这里指非常久远的历史。
  • 风涛:风和波涛,指海洋的风浪。
  • :浸泡,渗透。
  • 老苔:年老的苔藓,寓意历史悠久。
  • 垂足:垂下的脚,形容苔藓的生长状态。
  • 细髻:形容苔藓如同女子的细致发髻,生动形象。
  • 传闻:听说,传说。
  • 海底珠:指海底的珍珠,象征美好的事物。
  • 散不簪:比喻散落的珍珠没有人能将其串成装饰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主编的《资治通鉴》是中国古代史学的重要著作之一。他的诗歌风格多样,既有豪放,也有细腻,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深刻的哲理。

创作背景

该诗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之际,司马光在政治上积极参与改革,诗作中常流露出对历史、人生的思考与感慨。通过对自然的观察,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珍贵事物得不到珍视的遗憾。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间与生命的深刻思考。开篇的“万古风涛浸石岩”,以大自然的力量作为背景,展现了岁月如流水般不可逆转的特性;而“老苔垂足细髻新”则将时间的流逝与生命的轮回结合在一起,令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与珍贵。在后两句“传闻海底珠无数,何事从来散不簪”中,诗人通过珍珠的象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思考与追求,传达出一种对未能把握人生美好时光的惋惜。整首诗在简练的语言之中,蕴含着深邃的哲理,寓意深刻,令人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万古风涛浸石岩:描写了自然界的景象,展现出大海与岩石的冲击,象征着历史的沉淀与变迁。
  2. 老苔垂足细髻新:将苔藓形象化,暗示时间的积淀与新生,表达了自然的生生不息。
  3. 传闻海底珠无数:引出对美好事物的憧憬,暗指珍贵的价值。
  4. 何事从来散不簪:反思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强调了对珍贵事物的忽视与遗憾。

修辞手法

  • 比喻:将苔藓比作细髻,形象生动。
  • 对仗:句式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拟人:通过“老苔垂足”展现苔藓的生命力。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对时间流逝与珍贵事物的珍视。诗人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反思人生的短暂与美好事物的散落,表达了对历史、生命的深刻感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风涛:象征着历史的冲击与变迁。
  • 石岩:体现了坚韧与时间的积淀。
  • 老苔:象征着岁月的沧桑与生命的顽强。
  • 海底珠:象征着美好与珍贵,但却难以把握。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万古风涛”主要表达了什么? A. 风的力量
    B. 时间的流逝
    C. 自然的美丽

  2. “老苔垂足”中的“老苔”比喻了什么? A. 年龄大的人
    B. 历史的积淀
    C. 生命的短暂

  3. 诗中传达的情感基调是: A. 欢快
    B. 愤怒
    C. 感伤

答案

  1. B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王维《鹿柴》

诗词对比

对比司马光的《昌言有咏石发诗三章》与李白的《静夜思》,两者都以自然景象为背景,但前者侧重于对历史与人生的思考,而后者则更多地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参考资料

  • 《资治通鉴》
  • 司马光诗歌选集
  • 《宋代诗词研究》
  • 相关古诗词解析书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纪梦 惠山泉 黄耳冢 荷珠 荷钱 荷花 和监簿山中自寿 过徐礼郎状元坊 过风门岭 过殿山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王字旁的字 窃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路塍 铭泐 白字旁的字 矢志不摇 乳臭未干 招胁 爱民恤物 险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弓字旁的字 綦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十字旁的字 赢奸卖俏 避军三舍 包含临的词语有哪些 渔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铁钵 哀鸿遍野 衣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