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21:18:1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1:18:17
秋夕不寐呈谏长乐道龙图
作者:司马光
雨气和灯晕,霜寒入漏声。
疏篱过萤影,腐叶掩虫鸣。
兵壑达初愿,簪裾徇外荣。
丹心终夜苦,折发诘朝生。
恩与乾坤大,身如草木轻。
何阶致明主,垂拱视升平。
在秋夜的雨气中,灯光朦胧,霜寒的声音透过窗漏传来。
稀疏的篱笆下,萤火虫的影子掠过,腐烂的落叶掩盖了虫鸣。
在战斗的深渊里,我实现了最初的愿望,
但如今却为名利所累,成了外面的荣光。
我满怀忠诚,整夜苦思,
白天却不得不剪断自己的发丝,牺牲自己的青春。
我的恩惠与天地一样深重,但我的身世却如草木般轻微。
我应如何才能得到明主的青睐,
让他垂视我,致使国家安宁?
作者介绍:司马光(1019年-1086年),字君实,号涑水,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以《资治通鉴》闻名。司马光在政治上主张保守,倡导节俭和清明的治国方针,反对权臣专权。
创作背景:这首诗作于秋夜,诗人在思索自己在政治生活中的忠诚与牺牲,表达了对国家安宁的美好愿望和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秋夜描写,渗透出诗人内心的苦闷与忧思。开篇的自然景象,雨气、灯晕、霜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凄清的秋夜氛围。随着诗歌的深入,诗人逐渐转向对自己身世的反思,表达了对名利的无奈与对忠诚的坚持。诗中“丹心终夜苦”一语道出了他在为国家理想而苦思冥想的决心,而“身如草木轻”则体现了他对个人命运的感慨与自我贬低。最后,诗人以“何阶致明主”一问,既是对自己能力的自省,也是对理想政治的渴求,展现了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明主的期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使用了比喻(如“身如草木轻”)、拟人(如“虫鸣”)、对仗(如“兵壑达初愿,簪裾徇外荣”),增强了诗的表现力与情感深度。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自然景象的描写与个人情感的抒发,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关切、对个人命运的无奈,以及对明主的期盼,传达出深厚的爱国情怀和对理想政治的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丹心终夜苦”的意思是:
A. 忍受孤独
B. 为国家思索
C. 追求名利
诗人希望通过“何阶致明主”表达什么?
A. 对明主的期盼
B. 对自身能力的自信
C. 对名利的追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