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寄题周子中监丞万象台

《寄题周子中监丞万象台》

时间: 2025-05-06 22:26:59

诗句

昔从永和望青原,永和在地山在天。

今从青原望万象,青原在下台在上。

乘成先生学海龙,眼高四海空复空。

如登中天骛八极,下视积苏同绛空。

万物一马喻多少,漆园小家穷计校。

须弥芥子亦未妙,葱岭老胡乌知道。

此诗解嘲仍索闹,举似先生应绝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26:59

原文展示:

寄题周子中监丞万象台

昔从永和望青原,
永和在地山在天。
今从青原望万象,
青原在下台在上。
乘成先生学海龙,
眼高四海空复空。
如登中天骛八极,
下视积苏同绛空。
万物一马喻多少,
漆园小家穷计校。
须弥芥子亦未妙,
葱岭老胡乌知道。
此诗解嘲仍索闹,
举似先生应绝倒。

白话文翻译:

从永和山望去,青原在那高处;
而今从青原望去,万象台在那高处。
乘着成先生的学问,眼光高过四海,
仿佛登上中天,俯瞰八极,
看见积云如同绛红的天空。
万物如同一匹马,难以估量;
漆园的小家,穷得算计不周。
须弥山和芥子之比,也未必准确;
葱岭的老胡,恐怕无人知晓。
这首诗虽然解嘲,却仍显得索然无味;
若让先生来读,想必会哈哈大笑。

注释:

  • 永和:指永和山,位于中国的一个地名。
  • 青原:青原山,山名,象征高远的理想和境界。
  • 万象台:观察天象的台,象征高深的学问。
  • 成先生:可能指的是成语“乘风破浪”的寓意,或是指代某位学者。
  • 须弥:须弥山,佛教中一座神山,象征高大。
  • 芥子:指小小的种子,象征微小的事物。
  • 葱岭:山脉名称,象征遥远的地方。
  • 解嘲:解说嘲讽,意指对某种境况的调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往往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写与思考自然景象及哲理,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诗歌鉴赏:

杨万里的《寄题周子中监丞万象台》是一首意蕴深远的诗作,诗中通过不同的视角描绘了从永和山到青原,再到万象台的层次感,展现了人对自然与知识的探索。诗人以“昔”和“今”的对比,表现时间流逝带来的视野变化,体现了知识的积累和人的成长。

“乘成先生学海龙,眼高四海空复空”一句,借用成先生的比喻,传达了知识的渊博与高远,仿佛置身于空灵的境界,超脱于世俗的纷扰。接下来,诗人又以“如登中天骛八极”的豪情,展现了理想的无限与广阔。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万物一马喻多少”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借用小家穷困的现实,反映了个人命运的局限。最后一句“此诗解嘲仍索闹”则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的自嘲与幽默,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内容丰富而意蕴深厚,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知识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昔从永和望青原:从永和山上望去,青原山在远方。
  2. 永和在地山在天:永和山在地面,而青原山仿佛在天上。
  3. 今从青原望万象:而今从青原山上,望向万象台。
  4. 青原在下台在上:青原在下,万象台在上,形成对比。
  5. 乘成先生学海龙:借助成先生的智慧,如海中之龙。
  6. 眼高四海空复空:眼光高远,四海皆为空灵。
  7. 如登中天骛八极:如同登上高空,俯瞰八方。
  8. 下视积苏同绛空:俯视云彩,宛如绛红的天空。
  9. 万物一马喻多少:万物如同一匹马,难以计量。
  10. 漆园小家穷计校:漆园的小家,经济拮据。
  11. 须弥芥子亦未妙:须弥山与芥子之比,也难以精确。
  12. 葱岭老胡乌知道:葱岭的老胡,恐怕无人知晓。
  13. 此诗解嘲仍索闹:这首诗虽然自嘲,却显得无趣。
  14. 举似先生应绝倒:若让先生看了,想必会大笑。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昔”“今”的对比,表现时间的变化与个人的成长。
  • 比喻:如“万物一马”,将复杂事物简单化,体现难以计量的哲学思考。
  • 夸张:如“眼高四海空复空”,夸张眼光的高远,体现理想。

主题思想: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知识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自嘲与幽默的情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青原:象征高远的理想与追求。
  • 万象台:象征深邃的知识与智慧。
  • 须弥山:象征高大与难以测度的事物。
  • 漆园小家:象征现实生活的贫困与困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成先生”指的是哪个领域的专家? A. 医学
    B. 学问
    C. 诗歌

  2. “万物一马”在诗中意指什么? A. 万物容易理解
    B. 万物难以计量
    C. 万物皆无常

  3.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什么态度? A. 自豪
    B. 自嘲
    C. 忧愁

答案: 1-B, 2-B, 3-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苏轼《赤壁赋》:同样探讨自然与哲理。
  • 陶渊明《桃花源记》:描绘理想乡与现实的对比。

诗词对比:

杨万里的《寄题周子中监丞万象台》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通过山水景象表现人生哲理,但杨万里更强调知识与现实的关系,而王之涣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豪情的抒发。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诗选》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 其二 蝶恋花 其二 蝶恋花 蝶恋花 其十 蝶恋花 春夜闺思 蝶恋花 重游日本 蝶恋花 其八 蝶恋花 蝶恋花 相思鸟 蝶恋花 其一 调粉饵喂金鱼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虫字旁的字 私字儿的字 乐字的拼音怎么写_汉字拼音学习 草率从事 知情达理 包含替的成语 利刀旁的字有哪些_利刀旁汉字大全及书写规则 高文雅典 带阝旁的字有哪些?带阝的汉字大全 入字旁的字 乙字旁的字 楼堂馆所 余宠 通容 熊腰虎背 招摇撞骗 5画起名常用字精选_5画吉利汉字推荐 嫉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青出于蓝 戎马倥偬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