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2:26: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2:26:59
寄题周子中监丞万象台
昔从永和望青原,
永和在地山在天。
今从青原望万象,
青原在下台在上。
乘成先生学海龙,
眼高四海空复空。
如登中天骛八极,
下视积苏同绛空。
万物一马喻多少,
漆园小家穷计校。
须弥芥子亦未妙,
葱岭老胡乌知道。
此诗解嘲仍索闹,
举似先生应绝倒。
从永和山望去,青原在那高处;
而今从青原望去,万象台在那高处。
乘着成先生的学问,眼光高过四海,
仿佛登上中天,俯瞰八极,
看见积云如同绛红的天空。
万物如同一匹马,难以估量;
漆园的小家,穷得算计不周。
须弥山和芥子之比,也未必准确;
葱岭的老胡,恐怕无人知晓。
这首诗虽然解嘲,却仍显得索然无味;
若让先生来读,想必会哈哈大笑。
杨万里(1127年-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南宋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往往描写自然景观与人情,具有较强的生活气息。
此诗作于杨万里晚年,正值南宋时期,政治腐败、民生困苦。诗人通过描写与思考自然景象及哲理,反映出对人生的感悟与对社会现状的无奈。
杨万里的《寄题周子中监丞万象台》是一首意蕴深远的诗作,诗中通过不同的视角描绘了从永和山到青原,再到万象台的层次感,展现了人对自然与知识的探索。诗人以“昔”和“今”的对比,表现时间流逝带来的视野变化,体现了知识的积累和人的成长。
“乘成先生学海龙,眼高四海空复空”一句,借用成先生的比喻,传达了知识的渊博与高远,仿佛置身于空灵的境界,超脱于世俗的纷扰。接下来,诗人又以“如登中天骛八极”的豪情,展现了理想的无限与广阔。
在诗的后半部分,诗人用“万物一马喻多少”表达了对世事的无奈,借用小家穷困的现实,反映了个人命运的局限。最后一句“此诗解嘲仍索闹”则展现了诗人对自身创作的自嘲与幽默,表现了他对人生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内容丰富而意蕴深厚,展现了杨万里对自然、知识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整首诗体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对知识的向往与对世事的无奈,同时也流露出自嘲与幽默的情怀。
诗中提到的“成先生”指的是哪个领域的专家?
A. 医学
B. 学问
C. 诗歌
“万物一马”在诗中意指什么?
A. 万物容易理解
B. 万物难以计量
C. 万物皆无常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作品的什么态度?
A. 自豪
B. 自嘲
C. 忧愁
答案: 1-B, 2-B, 3-B
杨万里的《寄题周子中监丞万象台》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通过山水景象表现人生哲理,但杨万里更强调知识与现实的关系,而王之涣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与豪情的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