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22:34: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4:22
山为骊龙蟠,谷作骊龙腮。
珠树存其间,谁采明月来。
何须循海隅,笑蚌未成胎。
这首诗描绘了山川的形态与自然的景象。山像是一条盘踞的骊龙,山谷则如同骊龙的腮部。珠树在其间生长,仿佛是等待明月的光辉来采摘。诗人感叹不必去海岸边寻找珍珠,因为笑看那些蚌壳,却还未孕育出珍珠。
梅尧臣(1002年-1060年),字子华,号竹溪,宋代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擅长诗词,尤其以山水田园诗著称。梅尧臣的作品常体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该诗创作于宋代,正值社会变革、文化繁荣的时期,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了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的淡然态度。
《和昙颖师四明十题 其三 含珠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山水诗,诗中通过骊龙与珠树的形象,展现了山与谷的壮丽与细腻。首联“山为骊龙蟠,谷作骊龙腮”以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绘了山川的雄伟和深邃,仿佛一条龙在盘绕,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次联“珠树存其间,谁采明月来”则将自然景物与人类的理想结合,珠树的存在象征着美好,而“谁采明月来”的发问则引人思考,暗示着美好的事物并非易得。最后一句“何须循海隅,笑蚌未成胎”则体现了诗人的洒脱与淡然,表达了对追求虚无目标的微笑与不屑,传达出一种对生活的豁达态度。
整首诗以清新的意象和灵动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独到见解,抒发了他在现实中寻求理想、追求美好的心路历程。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生活态度的思考,表达了对理想与现实的感悟,体现了追求美好与淡然处世的哲学思想。
诗中将山比作什么?
诗中提到的“珠树”象征什么?
诗人对于“未成胎”的态度是?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