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21:35: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1:35:57
赠魏合虚进士
黄应举 〔明代〕
相闻相忆限相从,同听长安晚寺钟。
陈榻久知迟孺子,李舟谁许并林宗。
望来彩翮青云远,弹罢朱弦碧水溶。
蓬岛瀛洲看缥缈,可能携手最高峰。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谊。两人虽然相隔遥远,但仍然相互思念,彼此之间有着深深的牵挂。我们同样在长安的晚钟声中共鸣。陈榻早已熟悉了孩童的迟缓,李舟又有谁能与林宗同行呢?展望未来,青云之上的彩翅是那么遥远,弹完了朱弦,碧水也随之荡漾。蓬岛和瀛洲如梦似幻,我们能否携手共登最高的山峰?
作者介绍:黄应举,明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著称。他的诗作往往流露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理想的追求。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黄应举与友人魏合虚相识之际,表达了他对友人的思念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的情感基调温暖而真挚,体现了明代士人的友情观。
这首诗在意象与情感的交织中展现了深厚的友谊和对理想的追求。开头两句对仗工整,"相闻相忆"与"同听长安晚寺钟"表明了两人虽远隔千里,但心灵相通。接下来的两句则通过儿童的迟缓和名士的追求对比,传递出一种无奈与渴望的情绪。
“望来彩翮青云远”,诗人对未来的期许似乎充满了理想化的色彩,而“弹罢朱弦碧水溶”则将音乐与自然景象结合,营造出一种悠然自得的氛围。最后两句提到的蓬岛和瀛洲,象征着诗人对美好理想的向往,表达了携手共进、追求理想的决心。
整首诗情感真挚,意象丰富,既有对友人的思念,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更展现出士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友谊与理想,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明代士人追求理想与真挚情感的精神。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晚寺钟”指的是哪个城市的钟声?
A. 洛阳
B. 长安
C. 南京
D. 杭州
“李舟谁许并林宗”中的“李舟”可能代表什么?
A. 一位亲人
B. 一位名士
C. 一位诗人
D. 一位商人
整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A. 亲情
B. 友情与理想
C. 爱情
D. 家国情怀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之涣的《送友人》同样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但更侧重于离别时的情感,而黄应举的诗则更加关注于理想的追求与友谊的深厚。两首诗在情感表达与意象构建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