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07:49: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07:49:58
作者: 晏殊 〔宋代〕
华灯明灭羽衣攒,
翠柳萧森矮桧寒。
千步回廊绕金殿,
水苍瑶佩响珊珊。
春天的灯光闪烁,羽衣轻盈聚集在一起,
翠绿的柳树萧瑟,矮小的柏树在寒风中挺立。
千步回廊环绕着金色的殿堂,
水面上瑶佩轻响,宛若珊珊的乐声。
作者介绍: 晏殊(991年-1055年),字子华,号晏几道,北宋时期的著名词人、政治家,以其婉约词风著称。他的诗词常带有浓厚的个人情感,善于描绘自然景色与人情世态。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立春之际,表达了对春天的迎接和对太乙神明的祭祀,反映了当时社会对自然和神灵的崇敬。
《立春祀太乙》是晏殊在立春时节祭祀太乙神的作品,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生机。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表现了春天的气息以及人们对自然变化的感受。首句“华灯明灭羽衣攒”描绘了华丽的灯光在春夜中闪烁,仿佛羽衣仙子聚集。二句“翠柳萧森矮桧寒”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春天与冬天的交替,虽是春季,但仍然有寒意。诗中“千步回廊绕金殿”勾勒出祭祀场景的宏伟,而“水苍瑶佩响珊珊”则将祭祀的典雅与自然的声音结合,形成和谐的画面。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魅力与神秘,同时蕴藏着对太乙神的崇敬和祈愿,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春天的向往和对自然的敬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描绘立春的场景与祭祀活动,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立春祀太乙》中的“华灯”主要象征什么?
A. 春天的寒冷
B. 神秘的光辉
C. 祭祀的场所
D. 自然的声音
诗中提到的“千步回廊”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诗人的孤独
B. 庄重的祭祀场景
C. 自然的美丽
D. 冬天的严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