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3:1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3:17:58
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凭阑总是销魂处。日高深院静无人,时时海燕双飞去。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天长不禁迢迢路。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
细细的草在愁苦的烟雾中,幽雅的花儿在露水中显得害羞。站在栏杆上,那里总是让我销魂的地方。正午的阳光照在静谧的深院中,四周无人,偶尔有海燕双双飞过。身着轻薄的罗衣,香气残留的蕙香炉。天长地久,无法阻挡遥远的旅途。垂柳只知道招惹春风,怎么能让过路的人停留呢?
本诗没有直接引用特定的历史典故,但“海燕”“垂杨”等意象常见于古代诗词中,象征自由、春天与柔情,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与哲思。
作者介绍:晏殊(991年-1055年),字叔原,号梦窗,宋代著名词人、政治家,文学成就斐然,以词见长,尤其擅长抒情词。其作品多表现细腻的情感和优雅的意境。
创作背景:此词作于五代十国时,正值南唐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个人的情感往往寄托在自然景物中,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索。
《踏莎行·细草愁烟》是一首典型的晏殊风格的词作,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春日幽静的庭院景致,诗人以“细草愁烟”、“幽花怯露”开篇,将读者带入一种静谧而忧伤的氛围中。词中细腻的意象与情感交织,展现出诗人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与对往昔的追忆。
通过“凭阑总是销魂处”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在此静谧环境中所引发的心灵震撼,正午的阳光打在深院中,四周无人,给人一种孤独而又宁静的感觉。随后,海燕双飞的意象带来了一丝生动,增添了动态的美感,而“带缓罗衣,香残蕙炷”则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细节的关注,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最后,诗人以“垂杨只解惹春风,何曾系得行人住”总结,表达了对流逝时光的感慨与对行人匆匆离去的无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愁。这首词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真实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让读者感受到了一种时光流转的无情。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词表达了对孤独与流逝时光的感慨,借助自然景物反映内心的情感,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诗词测试:
诗中“细草愁烟”意指什么?
“凭阑总是销魂处”中“销魂”指的是什么?
诗中“带缓罗衣,香残蕙炷”表达了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