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浩歌吟

《浩歌吟》

时间: 2025-05-07 22:36:23

诗句

忧愁与喜欢,相去一毫间。

治乱不同体,山川无两般。

笛声方远听,草色正遥看。

何处危楼上,斜阳入凭栏。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22:36:23

原文展示:

浩歌吟 邵雍 〔宋代〕

忧愁与喜欢,相去一毫间。 治乱不同体,山川无两般。 笛声方远听,草色正遥看。 何处危楼上,斜阳入凭栏。

白话文翻译:

忧愁与欢喜,两者相差仅一线。 治世与乱世,形态虽不同,山川却无异。 笛声刚刚远听,草色正在远处眺望。 不知何处的高楼上,斜阳照进凭栏处。

注释:

字词注释:

  • 毫间:极小的差距。
  • 治乱:指社会的安定与动荡。
  • 危楼:高楼。

典故解析:

  • 无特定典故,诗歌主要表达情感与自然景物的关系。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梅山,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哲理,风格清新自然,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哲理。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自然景物的深情观察,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宁静的情怀。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理。首两句通过对“忧愁”与“喜欢”的对比,揭示了人生情感的微妙变化,以及“治乱”与“山川”的不变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后两句通过对“笛声”和“草色”的描绘,以及“斜阳入凭栏”的景象,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感悟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凝练,是邵雍诗歌中的佳作。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忧愁与喜欢,相去一毫间。——表达了情感的微妙变化,忧愁与喜欢之间仅有一线之隔。
  2. 治乱不同体,山川无两般。——指出社会状态虽不同,但自然景观始终如一。
  3. 笛声方远听,草色正遥看。——通过远听笛声和遥看草色,描绘了一幅宁静的自然画面。
  4. 何处危楼上,斜阳入凭栏。——以斜阳照进高楼的凭栏,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的意境。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忧愁”与“喜欢”、“治乱”与“山川”的对比,强化了主题。
  • 意象:使用“笛声”、“草色”、“斜阳”等意象,增强了诗歌的意境。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情感与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超然态度和对自然美的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笛声:象征远方的呼唤或内心的宁静。
  • 草色:代表自然的生机与宁静。
  • 斜阳:象征时光的流逝和宁静的黄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忧愁与喜欢,相去一毫间”表达了什么? A. 情感的极端变化 B. 情感的微妙变化 C. 情感的固定不变 D. 情感的强烈对比

  2. “治乱不同体,山川无两般”中的“治乱”指的是什么? A. 政治的稳定与动荡 B. 个人的健康与疾病 C. 自然的和谐与破坏 D. 社会的繁荣与衰败

  3. 诗中“斜阳入凭栏”描绘了什么景象? A. 清晨的阳光 B. 正午的阳光 C. 黄昏的阳光 D. 夜晚的月光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

诗词对比:

  • 与杜甫的《登高》对比,邵雍的诗更注重内心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而杜甫的诗则更多表现了社会的动荡与个人的忧国忧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邵雍的多首诗作,有助于深入了解其诗歌风格。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包括邵雍的文学地位和影响。

相关搜索

诗文: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扬州法云寺双桧 题润州鹤林寺 鹦鹉 偶苏求至话别(后六句与送苏绍之归岭南诗同) 杨花 横吹曲辞。折杨柳 邠王小管 石头城寺 书愤 送周尚书赴滑台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疏辟 龜字旁的字 惊喜交集 腹热心煎 僵尸 官报私仇 袍泽之谊 包含笥的词语有哪些 镸字旁的字 公器 明祇 淑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高下在手 聿字旁的字 死路一条 亅字旁的字 无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