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20:54: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20:54:54
原文展示:
题黄河 邵雍 〔宋代〕 谁言为利多于害,我谓长浑未始清。 西至昆仑东至海,其间多少不平声。
白话文翻译:
全诗翻译: 有人说黄河带来的利益多于危害,我却认为它从未真正清澈过。从西边的昆仑山到东边的海洋,这一路上有多少不平的声音。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邵雍(1011-1077),字尧夫,号安乐先生,北宋著名理学家、诗人。他的诗歌多表现自然景色和人生哲理,风格清新自然。这首诗通过对黄河的描述,反映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在邵雍观察黄河时,对黄河的浑浊和带来的灾害有所感触而作。当时黄河频繁泛滥,给沿岸百姓带来巨大灾难,作者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黄河的复杂情感和对民间苦难的同情。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黄河为题材,通过对黄河的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诗中,“谁言为利多于害”一句,直接反驳了常人对黄河的看法,指出黄河虽然有灌溉之利,但其带来的灾害更为严重。“我谓长浑未始清”则进一步强调了黄河的浑浊特性,暗示了其带来的长期困扰。最后两句“西至昆仑东至海,其间多少不平声”,则通过空间的大跨度,展现了黄河流域的广阔,同时也隐喻了沿岸百姓的苦难和不平。整首诗语言简练,意象鲜明,情感深沉,体现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的深刻洞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黄河的复杂情感和对民间苦难的同情。通过描述黄河的浑浊和带来的灾害,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社会现象的深刻观察和思考。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谁言为利多于害”一句,作者的观点是什么? A. 黄河带来的利益多于危害 B. 黄河带来的危害多于利益 C. 黄河带来的利益和危害相等 答案:B
诗中“我谓长浑未始清”一句,作者对黄河的描述是什么? A. 黄河清澈见底 B. 黄河长期浑浊 C. 黄河偶尔清澈 答案:B
诗中“西至昆仑东至海”一句,描述了黄河的什么特点? A. 黄河的宽度 B. 黄河的长度 C. 黄河的深度 答案:B
诗中“其间多少不平声”一句,隐喻了什么? A. 黄河的流水声 B. 沿岸百姓的苦难 C. 黄河的波涛声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