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3:26:1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26:16
赠师永锡并简子西文潜
永锡西方来,持论乃据正。
健饭不饮酒,自诡作县令。
我已识淮父,但未见伯浑。
林林三珠树,知是难弟昆。
上方顾中原,有君但无臣。
岂有千里足,而令走踆踆。
愿子径入关,请对通明殿。
此事定在我,不必问和战。
永锡从西方而来,他的论说确实正直。
他吃得很饱,却不喝酒,自以为是个县令。
我已经认识了淮父,但还未见到伯浑。
林间的三珠树,知道是难得的弟兄。
在上面遥望中原,只有君主,却没有臣子。
难道有千里之行,却让人走得踉踉跄跄?
希望你能径直入关,请在通明殿前对话。
这件事的决定在我,不必问和战。
作者介绍:张孝祥,字子美,号寒山,南宋时期的诗人,以其豪放的风格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著称。他的作品多涉及政治与个人情怀,风格独特,富有时代感。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南宋时期,政治动荡,诗人在此背景下表达了对理想政治的渴望与对现实的不满,尤其是对士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感叹。
这首诗通过对话式的语气,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局势的深刻思考和对理想状态的向往。诗中提到的“永锡”作为一个象征,代表了理想的士人,而“持论乃据正”则说明了其观点的正当性。这一开头即设定了诗的基调,强调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从“健饭不饮酒”可以看出,诗人对那些自以为是、却不真正关心社会的人感到失望。用“自诡作县令”来形容,显示出对这些人的讽刺与批评,反映出士人之间的复杂关系。
后面的“我已识淮父,但未见伯浑”表达了诗人对理想人物的追求与渴望,却又无法真正实现。通过“林林三珠树,知是难弟昆”,诗人再次强调了人与人之间的珍贵情谊。
“上方顾中原,有君但无臣”则进一步揭示了当时政治的失衡,君主存在但缺乏真正的辅助者,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前途的忧虑。而最后的“此事定在我,不必问和战”,则显示出诗人对自己主张的坚定与自信,表明在面临选择时,自己将承担起责任。
整首诗在对话的方式中,融入了政治、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理想与现实的深刻洞察,具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词测试:
诗中“健饭不饮酒”是对谁的批评?
诗中提到的“通明殿”代表什么?
“岂有千里足,而令走踆踆”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