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35: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35:10
思佳客
(作者:陈允平 〔宋代〕)
曾约双琼品凤箫。
玉台光映玉娇娆。
银花烛冷飞罗暗,
宝层香融曲篆销。
帘影乱,漏声迢。
佩云清入楚天遥。
题红未托相思约,
明月空归第五桥。
我曾经和你约定一起品味那双琼的凤箫。
玉台的光辉映照着你那美丽动人的身影。
银花的烛光暗淡,飞舞的罗帷也显得幽暗,
香气在宝层中融化,曲篆的烛火也渐渐熄灭。
帘影摇曳,漏声悠远。
佩戴的云彩轻盈地飘入遥远的楚天。
红色的题词尚未寄托我们的相思之约,
明月却空自归向那第五桥。
“第五桥”常被理解为离别或相思的象征,强调诗中表达的孤独与思念之情。诗中的“玉台”、“凤箫”等词汇,均有营造高雅氛围的作用,表现出古代文人对于美好事物的追求。
陈允平,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其作品中常流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情感细腻,语言优美。
此诗写于诗人对一位佳人的思念之时,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以及对未能实现的约定的惆怅,反映了宋代文人对情感的细腻描绘。
《思佳客》是陈允平的一首充满抒情的古诗,整体上展现了对美好时光的追忆和对佳人的思念。诗中通过精美的意象,如“玉台”、“凤箫”、“银花烛”等,营造出一种清幽雅致的氛围。开头的“曾约双琼品凤箫”便直接引入了诗人和佳人之间的约定,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
接下来的描写则更加细腻,诗人将烛光的冷清与飞舞的罗帷结合,暗示了孤独的氛围,进一步反映出诗人心中的惆怅与思念。最后两句不仅点明了未能实现的相思之约,更通过“明月空归第五桥”表现出一种无奈与失落。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示了宋代诗歌的优雅与细腻。
整首诗表达了对美好回忆的追思,对未能实现的相思之约的惆怅,以及对孤独与失落的深刻体验。
选择题:诗中“凤箫”象征什么?
A. 美好时光
B. 伤心的回忆
C. 高雅的音乐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明月空归__桥”,请填写空白。
判断题:诗人对佳人的思念表现得非常浓烈。(对/错)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陈允平的《思佳客》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意象运用上更具清新雅致的特点。李清照则强调了对离别的直接感受和情感的急迫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