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08:2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08:28
端午日
殷尧藩 〔唐代〕
少年佳节倍多情,
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
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日日添白头,
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
几人湮没几垂名。
在年轻时的节日里,情感更加浓厚,
而年老时谁会体会到感慨呢?
不再像以往那样追随习俗和艾草,
只希望能与朋友共饮蒲酒,畅谈国泰民安。
鬓发每天都在增添白色,
而石榴花年年都依然鲜艳夺目。
千年之后,贤者与愚者都是瞬息之间,
究竟有多少人被遗忘,又有多少人流芳百世?
作者介绍:殷尧藩(约835-889),唐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而著称。他的诗歌多描写人生哲理和节令习俗,风格独特。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端午节,反映了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传统习俗的认知。随着年龄的增长,诗人对节日的情感变化,以及对生命短暂的思考,形成了诗歌的主题。
《端午日》是一首充满情感与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端午节的描绘,表达了年轻时对节日的热情与老去后对生活的感慨。首句“少年佳节倍多情”点出节日的喜庆与年轻人的激情,随后的“老去谁知感慨生”则引入了对生命流逝的思考,形成鲜明的对比。
诗中提到的艾草和蒲酒,不仅是节日习俗的体现,更象征了诗人对传统的敬重与对人生的深思。随着岁月流逝,“鬓丝日日添白头”写出了时间对人的无情侵蚀,而“榴锦年年照眼明”则展现了生生不息的自然之美,形成了生命与时间的辩证关系。
最后两句“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引发了对人类历史的反思,感慨无论是聪明还是愚笨,终究都只是短暂的存在,诗人恰如其分地将个体生命的短暂与历史的悠久相对比,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端午节的传统习俗,引发对人生短暂与历史悠久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与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人提到的端午节习俗中,不包括哪一项?
A. 吃粽子
B. 喝蒲酒
C. 挂艾草
D. 赛龙舟
填空题:诗人的情感在年轻时是____,而在老去之后则是____。
判断题:诗中提到“千载贤愚同瞬息”是指所有人都将被遗忘。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