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挽江西宋漕三首

《挽江西宋漕三首》

时间: 2025-08-01 17:00:43

诗句

蚤岁才名画省郎,会纡玉节惠三湘。

哀矜折狱人无怨,访问垂心虑最长。

不便幽潜遗陋巷,更新文物萃书堂。

期公四海皆膏泽,太息思贤殄瘁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8-01 17:00:43

原文展示:

挽江西宋漕三首 廖行之 〔宋代〕 蚤岁才名画省郎,会纡玉节惠三湘。 哀矜折狱人无怨,访问垂心虑最长。 不便幽潜遗陋巷,更新文物萃书堂。 期公四海皆膏泽,太息思贤殄瘁章。

白话文翻译:

早年以才名著称于画省的郎官,如今奉玉节出使三湘之地,施惠于民。 以哀怜之心断案,使人民无怨言,深入民间访问,用心最为深远。 不因幽居而遗弃陋巷,而是更新文物,聚集于书堂。 期望您能如膏泽般滋润四海,我深叹思贤若渴,写下这篇表达哀思的文章。

注释:

字词注释:

  • 蚤岁:早年。
  • 画省郎:指在画省(古代官署名)任职的郎官,此处指作者自己。
  • 会纡玉节:指奉命出使。玉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节。
  • 惠三湘:施惠于三湘之地(指湖南一带)。
  • 哀矜折狱:以哀怜之心断案。
  • 访问垂心虑最长:深入民间访问,用心最为深远。
  • 不便幽潜遗陋巷:不因幽居而遗弃陋巷。
  • 更新文物萃书堂:更新文物,聚集于书堂。
  • 期公四海皆膏泽:期望您能如膏泽般滋润四海。
  • 太息思贤殄瘁章:深叹思贤若渴,写下这篇表达哀思的文章。

典故解析:

  • 玉节:古代使者所持的玉制符节,象征权威和使命。
  • 三湘:指湖南一带,因其境内有湘江及其支流潇湘、蒸湘而得名。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看出其具有深厚的文学修养和高尚的品德。此诗可能是作者在宋漕(宋代负责漕运的官员)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贤才的渴望。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宋漕去世后所作,表达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贤才的渴望。诗中通过对宋漕生前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贤才的渴望。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宋漕生前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诗中“哀矜折狱人无怨”一句,体现了宋漕以哀怜之心断案,使人民无怨言的公正和仁爱;“访问垂心虑最长”则表现了其深入民间访问,用心最为深远的为民情怀。后两句“不便幽潜遗陋巷,更新文物萃书堂”则展现了宋漕不因幽居而遗弃陋巷,而是更新文物,聚集于书堂的高尚情操。最后两句“期公四海皆膏泽,太息思贤殄瘁章”则表达了作者对宋漕的深切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以及对贤才的渴望。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凝练,展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高尚的品德。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蚤岁才名画省郎:早年以才名著称于画省的郎官,此处指作者自己。
  2. 会纡玉节惠三湘:奉命出使三湘之地,施惠于民。
  3. 哀矜折狱人无怨:以哀怜之心断案,使人民无怨言。
  4. 访问垂心虑最长:深入民间访问,用心最为深远。
  5. 不便幽潜遗陋巷:不因幽居而遗弃陋巷。
  6. 更新文物萃书堂:更新文物,聚集于书堂。
  7. 期公四海皆膏泽:期望您能如膏泽般滋润四海。
  8. 太息思贤殄瘁章:深叹思贤若渴,写下这篇表达哀思的文章。

修辞手法:

  • 比喻:“期公四海皆膏泽”中,将宋漕比作膏泽,形象地表达了对其滋润四海的期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哀矜折狱人无怨,访问垂心虑最长”,增强了语言的韵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宋漕生前事迹的回顾,展现了其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才能,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未来的忧虑和对贤才的渴望。诗中通过对宋漕的赞美,寄托了对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以及对贤才的深切怀念和渴望。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玉节:象征权威和使命。
  • 三湘:指湖南一带,象征宋漕施惠的地方。
  • 陋巷:象征民间的贫困和艰辛。
  • 书堂:象征文化和知识的聚集地。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哀矜折狱人无怨”体现了宋漕的哪种品质? A. 公正 B. 仁爱 C. 智慧 D. 勇敢
  2. “访问垂心虑最长”中的“垂心虑”指的是什么? A. 深入民间访问 B. 用心最为深远 C. 关心民生 D. 忧国忧民
  3. “期公四海皆膏泽”中的“膏泽”比喻什么? A. 滋润 B. 恩惠 C. 贤才 D. 国家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蜀相》:通过对诸葛亮的赞美,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 王安石《泊船瓜洲》:通过对江南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国家未来的期望。

诗词对比:

  • 杜甫《蜀相》与廖行之《挽江西宋漕三首》:两首诗都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望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但杜甫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诸葛亮的个人崇拜,而廖行之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宋漕的怀念和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宋诗选注》:收录了廖行之的诗作,并提供了详细的注释和解析。
  • 《宋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宋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有助于理解廖行之的诗作。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听筝 题左国宝后村 题章艇才画山水鱼龙 题云窗 题月岩 题严子陵钓台 题严子陵钓台 题严子陵钓台 题祥符寺 题西施拜心图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友结尾的成语 血字旁的字 视同拱璧 销黄 琢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九原之下 穷发 盘逸 丶字旁的字 民结尾的成语 无字旁的字 毫不利己 腹诽心谤 班驳陆离 食字旁的字 盛会 殳字旁的字 绝其本根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