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02:22:4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02:22:44
原文展示:
上湖南孙漕四首 其三 廖行之 〔宋代〕 湘俗湘人百不忧,口无异论只歌讴。 皆言此日孙夫子,还是当年郭细侯。 不信民情容易得,可能仁闻镇长流。 而今九郡皆膏泽,看取黄云万顷秋。
白话文翻译:
湘地的风俗和人民似乎没有任何忧虑,口中没有不同的言论,只有歌唱和赞美。 大家都说今天的孙夫子,就像当年的郭细侯一样。 不相信民情是如此容易获得,也许他的仁德之名会永远流传。 如今九郡都沐浴在他的恩泽之下,期待着秋天的丰收,黄云覆盖的万顷田野。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廖行之,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社会现实和人民生活的关注。这首诗是他对孙漕的赞美,孙漕是当时的湖南官员,以仁政著称。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赞美孙漕的仁政和其对湖南地区的影响。诗人通过对比郭细侯的典故,强调孙漕的仁德和其政绩的深远影响。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湖南地区风俗和人民的描述,展现了孙漕仁政下的和谐景象。诗人用“百不忧”和“口无异论只歌讴”来形容当地人民的幸福生活,表达了对孙漕政绩的肯定。通过对比郭细侯的典故,诗人强调了孙漕的仁德和其政绩的深远影响。最后,诗人展望了丰收的景象,象征着孙漕政绩的成果和对未来的美好期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仁政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是赞美孙漕的仁政和对湖南地区的影响。通过描述湖南地区的风俗和人民,以及对比郭细侯的典故,诗人强调了孙漕的仁德和其政绩的深远影响,表达了对仁政的赞美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孙夫子”是指谁? A. 孙漕 B. 郭细侯 C. 廖行之 答案:A
诗中的“黄云万顷秋”象征什么? A. 战争 B. 丰收 C. 灾难 答案:B
诗中提到的“郭细侯”是哪个时期的贤吏? A. 宋代 B. 东汉 C. 唐代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