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12: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12:51
题西施拜心图
作者:姚勉 〔宋代〕
紵罗山头浣纱余,
酥胸娇拥拥颦不舒。
高轩直盖填寒闾,
东家少妇羞弗如。
越宫选进吴王侧,
光照姑苏春夺色。
鸱夷心痛痛更深,
亦自颦眉但忧国。
在绸缎山头,上游的西施正浣洗着衣物,
她那娇嫩的胸脯,因心中的愁苦而无法舒展。
高高的轩盖遮住了寒冷的街道,
东家少妇的美丽,真让她感到羞愧。
在越国的宫殿里,被选入吴王的身边,
她的光辉照耀着姑苏的春天,令人陶醉。
然而,鸱夷的心痛愈加深重,
她心中只忧国,眉头依然紧皱。
姚勉,宋代诗人,以其细腻的笔触和深刻的情感见长。他的作品多描绘女性的柔情与国事的忧思,反映了当时社会对女性美与责任的认识。
《题西施拜心图》创作于宋代,正值历史上对西施这一历史人物的再度关注。西施不仅是美人的象征,更是为国殇而心痛的典型。
这首诗描绘了西施的美丽与愁苦,体现了她在享受荣华富贵时内心的无奈与忧伤。开头的“浣纱余”描绘出西施的日常生活,带有一种淡淡的生活气息,而她的“酥胸娇拥”则揭示了她内心的不安与愁苦。诗中通过高轩的描写,营造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氛围,反衬出西施的美丽与其他女子的羡慕。
接着诗人提到“越宫选进吴王侧”,展现了西施从平凡到尊贵的转变。她虽被选入吴王身边,成了众人瞩目的焦点,但她的内心却因国破家亡而更加痛苦,反映出她深重的责任感与对国家的忧虑。最后一句“亦自颦眉但忧国”将情感推向高潮,揭示了西施的美丽并非只为个人的幸福,而是承载着她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怀。
整首诗情感真挚,形象生动,既有对美的赞美,又有对国事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历史人物的同情与思考。
整首诗通过西施的形象,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与对个人命运的思考,展现了美丽与责任的复杂关系,传递出深沉的历史感与情感的共鸣。
诗中“酥胸娇拥”是指什么?
西施被选进吴王身边的原因是什么?
诗中提到的“鸱夷心痛”意味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