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5:35: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35:50
赋得七月既望泛舟赤壁
作者: 刘介龄 〔明代〕
赤壁坡仙两度游,赋成白雪映清秋。
当年胜事空流水,此日高情更泛舟。
咽月洞箫声袅袅,横江孤鹤梦悠悠。
一尊乘兴重怀古,那问黄州定粤州。
这首诗写道:
我曾两次游览赤壁,写下这首诗,仿佛白雪映照着清秋的景色。
往年的辉煌已如流水般消逝,而今天,我的高昂情绪更是荡漾在舟上。
月下洞口的箫声缭绕,江边的孤鹤在梦中悠然自得。
我一杯酒兴致勃勃地追忆往事,不禁想问黄州是否已定粤州的归属。
这首诗提到的“赤壁”是指历史上著名的赤壁之战,发生在公元208年。诗人通过赤壁的历史背景,表达了对往事的怀念。诗中提到的“黄州”与“粤州”则涉及到历史上的地域和文化背景,反映了作者对历史的思考。
刘介龄,明代诗人,生平鲜有记载,但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而闻名,擅长山水诗和抒发情感的作品。
这首诗创作于七月间,正值夏秋之交,诗人借助赤壁的自然景色和历史背景,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怀念和对当下生活的感慨。
这首《赋得七月既望泛舟赤壁》通过赤壁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典故相结合,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思考。开篇两句通过游览赤壁的经历,引入了诗的主题,白雪和清秋的意象交融,营造出一种清新、冷静的氛围。接着诗人感叹往日的辉煌已如流水般消失,而如今的情感却愈发浓厚,体现了一种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珍视。
在后面的描写中,诗人通过“咽月洞箫声袅袅”和“横江孤鹤梦悠悠”的意象,传达出一种宁静、悠然的心境,仿佛在享受着这份清幽的自然美。最后一句“一尊乘兴重怀古”,诗人以酒助兴,感慨历史的变迁,透出一种对历史的反思与哲思。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明代文人的风雅与情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整首诗通过赤壁的美景与历史,表达了对过往辉煌的追忆和对现实生活的珍视,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与对生活的热爱。
诗中提到的“赤壁”是指哪个历史事件?
a) 黄河之战
b) 赤壁之战
c) 长平之战
d) 夷陵之战
诗中“白雪映清秋”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感?
a) 伤感
b) 清新
c) 苦涩
d) 忧愁
“横江孤鹤梦悠悠”中“孤鹤”象征着什么?
a) 孤独
b) 自由和宁静
c) 忧伤
d) 追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