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云峰寺 其二

《云峰寺 其二》

时间: 2025-05-01 05:06:55

诗句

僧舍依深竹,幽寻到竹间。

一声清磬外,人世说谁閒。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5:06:55

原文展示

僧舍依深竹,幽寻到竹间。一声清磬外,人世说谁閒。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僧人的住处,座落在深竹林中,幽静的环境使人不禁深入竹林寻访。外面传来一声清脆的磬声,反观世间的人,谁又能在喧嚣中保持闲适呢?

注释

  • 僧舍:僧人的住所,这里指寺庙中的僧房。
  • :依靠,依偎。
  • 深竹:深密的竹林,形容环境幽静。
  • 幽寻:幽静地寻访,暗示探索内心的宁静。
  • 清磬:清脆的磬声,磬是一种打击乐器,常用于寺庙中。
  • 人世:世间的人,这里指的是俗世中的人。
  • 说谁閒:指的是谁能够保持闲适、从容的态度。

典故解析

诗中并未直接引用典故,但“清磬”与佛教文化密切相关,在寺庙中常用以传达时间和提醒修行的僧人。而“人世说谁閒”则可看作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象征着对现实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介龄,明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常以山水、佛教题材为主,表现出一种淡泊明志的生活态度。

创作背景:诗作可能是在某个宁静的午后,诗人游历至云峰寺时的感悟。寺庙的静谧与世俗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激起了诗人对内心宁静的向往。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僧舍的宁静与自然的和谐。首句“僧舍依深竹”营造出一种幽静的氛围,深竹环绕的居所让人感到与世隔绝,仿佛进入了一个世外桃源。接下来的“幽寻到竹间”则更进一步,表现出诗人对这种静谧环境的向往与追求。清磬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来了一种超然的境界,引发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最后一句“人世说谁閒”则是诗人的哲学思考,质疑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谁又能真正保持内心的宁静,反映出一种对世俗的冷静观察与思考。

整首诗意境深远,既有自然风光的描写,又有人生哲理的探讨,让人感受到一种超脱的精神追求,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僧舍依深竹”:描绘出僧舍的环境,强调了竹林的深邃与幽静,暗示了诗人所处的状态。
    • “幽寻到竹间”:表达了诗人对这种宁静环境的向往,及其在其中的探索。
    • “一声清磬外”:引入了外在的声音,象征着世俗的干扰。
    • “人世说谁閒”:结束句反思世人,在喧嚣的生活中,能够保持闲适心态的人又有多少。
  • 修辞手法

    • 对仗:首句与第二句形成鲜明对比,前者描绘环境,后者描绘内心的寻求。
    • 隐喻:清磬声象征着内心的平静与世俗的纷扰之间的对立。
  • 主题思想:诗歌表达了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同时反映出对世俗生活的思考,展示了超然的生活态度。

意象分析

  • 僧舍:象征着宁静与修行的地方,代表着一种超脱。
  • 深竹:象征着自然的幽静,暗示内心的深邃与安宁。
  • 清磬:代表着佛教文化的影响,象征着时间的流逝与内心的觉醒。
  • 人世:象征着繁杂的现实生活,对应诗人内心的困惑与思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僧舍依深竹”意味着什么?

    • A. 僧舍在深山中
    • B. 僧舍在竹林旁
    • C. 僧舍被竹子覆盖
    • D. 僧舍很吵闹
  2. “一声清磬外”中的“清磬”指的是什么?

    • A. 一种乐器
    • B. 一种声音
    • C. 一种花
    • D. 一种鸟
  3.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 A. 热爱
    • B. 反感
    • C. 超然
    • D. 冷漠

答案

  1. B
  2. A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的《鹿柴》
  • 李白的《月下独酌》

诗词对比: 与王维的《鹿柴》相比,刘介龄的《云峰寺 其二》同样描绘了自然的宁静,但更强调了内心的思考与对世俗的反思。王维的诗更多的是对自然的赞美,而刘介龄则在自然的背景下更深入地探讨了人心与世事的关系。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刘介龄研究》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诗词的意象与情感分析》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粉蝶儿 本意 粉蝶儿 游丝 粉蝶儿 其一 元宵 粉蝶儿 春雨 粉蝶儿 粉蝶儿 粉蝶儿·共双双飞入 桂殿秋 题黄雪女史照 桂殿秋 八月末 桂殿秋 秋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揽名责实 包含蹇的词语有哪些 赫斯之威 敛后疏前 齿字旁的字 父字头的字 衣字旁的字 外圆内方 清靖 硬挣子 飘流 豹死留皮 龍字旁的字 包字头的字 昭隔 贼结尾的成语 惩前毖后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