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跋忠敏任公遗帖

《跋忠敏任公遗帖》

时间: 2025-04-23 17:16:42

诗句

市中货鸩作参苓,遮莫秦和苦口争。

杀尽苍生消底物,卞京两把老蔓菁。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7:16:42

原文展示:

市中货鸩作参苓,遮莫秦和苦口争。
杀尽苍生消底物,卞京两把老蔓菁。

白话文翻译:

在市集上,毒药与参苓混杂,似乎没有人再为秦和的苦口劝说而争执。
杀光了所有生灵,消灭了什么物品,只有卞京的两把老蔓菁还留存。

注释:

  • 货鸩:指的是市场上贩卖的毒药。
  • 参苓:指一种草药,常用于中医。
  • 遮莫:表示“似乎”或“好像”。
  • 秦和:古代著名的劝谏者,意指劝说。
  • 杀尽苍生:意味着屠戮生灵。
  • 卞京:古代地名,指代某种特定的食物或物品。
  • 蔓菁:一种根茎类植物,类似于芜菁或萝卜。

典故解析:

  • 秦和:出自《史记》,秦始皇时期的名士,以直言劝谏著称。
  • 卞京:在古典文献中提及,可能与某地的特产有关,代表了生存与繁衍的希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号诚斋,南宋诗人,擅长描绘自然风光和表现社会现实,作品多元,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南宋时期,社会动荡,民生困苦,诗人通过对市场景象的描绘,反映出社会的不公与生灵的无奈。

诗歌鉴赏:

本诗通过对市集上的景象描绘,反映了社会的黑暗与人们的苦难。开头提到“货鸩作参苓”,暗示了市集上充斥着毒药,生意的混乱与不公。紧接着的“遮莫秦和苦口争”,则传达了劝说无效的无奈感,秦和的劝谏似乎无济于事,大家都沉浸在眼前的利益之中,无法自拔。
最后两句“杀尽苍生消底物,卞京两把老蔓菁”,则是对社会现状的悲观总结,生灵惨遭屠戮,唯有卞京的蔓菁象征着残存的生机。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人间的苦难,也传达出诗人对社会的深刻反思与无奈。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市中货鸩作参苓”:在市集上,毒药与草药混杂,暗示着社会的混乱。
    • “遮莫秦和苦口争”:劝谏者的声音被淹没,劝说无效。
    • “杀尽苍生消底物”:人们为利益而互相残杀,失去了人性。
    • “卞京两把老蔓菁”:只有卞京的蔓菁幸存,象征着生存的希望。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杀尽苍生”和“消底物”,形成鲜明的对比,增强了诗的力度。
    • 比喻:将市场贩卖的毒药比作参苓,暗指社会的毒瘤。
  • 主题思想:诗歌通过对市场景象的描绘,反映了社会的不公与生灵的苦难,表达了诗人对人间苦难的深刻同情与思考。

意象分析:

  • 货鸩:象征着社会的腐败与人性的堕落。
  • 参苓:代表着传统文化与医药,但在这里却被毒药所掩盖。
  • 苍生:指代普通百姓,承载着社会的苦难与无奈。
  • 蔓菁:象征生命的顽强与希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市中货鸩作参苓”中的“货鸩”指的是什么?
    • A. 草药 B. 毒药 C. 食物
  2. “遮莫秦和苦口争”传达了什么情感?
    • A. 劝说的无效 B. 勇敢的反抗 C. 绝望的放弃
  3. 诗中“卞京两把老蔓菁”象征着什么?
    • A. 财富 B. 希望 C. 权力

答案

  1. B
  2. A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 《夜泊牛渚怀古》—李白

诗词对比

  • 杨万里《跋忠敏任公遗帖》杜甫《春望》:两者都表达了对社会动荡与民生苦难的关注,但杨万里的诗更加隐晦,侧重于市集的描写,而杜甫则通过更直接的历史背景传达情感。

参考资料:

  1. 《宋诗三百首》
  2. 《中国古代诗词鉴赏》
  3. 《杨万里全集》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蝶恋花·天净姮娥初整驾 望江南(霜天有感) 虞美人·西风明月临台榭 江神子(梅) 蓦山溪(早春) 清平乐 临江仙(初夏) 水调歌头·今夕知何夕 菩萨蛮·杨花飞尽莺声涩 菩萨蛮(霜天旅思)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心比天高 屮字旁的字 作嫁衣裳 小字头的字 包含热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砑的词语有哪些 傲雪凌霜 魏鹤龄 洁身自守 渑池 弃废 魚字旁的字 采字头的字 镸字旁的字 上书 昆仑之球琳 套作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