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1:4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1:47:58
满庭芳 心自笑
作者:马钰〔元代〕
学道修竹,累功积行,常愁行少功亏。
劝人作善,於道最相宜。
稍稍缘行端正,早傍人别意猜疑。
心自笑,图他功行,怎避是和非。
华山陈处士,不侵耕织,山下行稀。
尚有人相毁,发叹吟诗。
清正无私无曲,任前程宠辱灾危。
随缘过,腾腾兀兀,歌舞乐希夷。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修道和积累功德的思考。他认为,尽管自己努力修行,却常常感到功德不足,因此劝诫他人行善是最合适的途径。随着修行的逐渐端正,早晚会有人产生疑虑和猜忌。无论他人如何评价自己,心中自有微笑,看来如何也无法避免各种是非。提到华山的陈处士,他不侵扰耕作,山下的人也不多。即使有人对他进行毁谤,他也只是发出感叹,吟诵诗歌。他清白正直,不求私利,能坦然面对未来的荣辱和灾祸。随缘而过,内心自在,享受歌舞与轻松的生活。
作者介绍
马钰是元代诗人,以道教修行为主题的作品而著称。他的诗风豪放,情感真挚,常通过自然景物抒发哲理思考。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社会动荡不安的时期,作者通过修道与行善的主题,反映了对人性与社会的深刻思考。
《满庭芳 心自笑》是一首深富哲理的诗作,展现了作者对道理与修行的思考。通过竹子的比喻,体现出一种坚韧不拔的精神追求。诗中提到的“愁行少功亏”反映了很多修行者的心理状态,常常对自己的修为感到不满足。而“劝人作善,於道最相宜”则传达出一份温暖的关怀,劝导他人行善,显示出作者的责任感和对社会的期望。
华山的陈处士作为诗中的典型隐士,象征着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他不参与世俗的纷扰,却也难免遭到误解和毁谤。诗人在此传达出一种无畏的精神,尽管外界的评价千差万别,内心的宁静与自信才是最重要的。
整首诗通过简单的情景描绘与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作者对人生、道理和修行的独到见解,给人以深思和启迪。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修身养性与行善的重要性,同时表达了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作者通过自身的感悟来劝诫他人,强调内心的宁静与自信才是面对外界评价的最佳方式。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选择题:诗中提到的陈处士住在哪里?
A. 泰山
B. 华山
C. 衡山
D. 嵩山
填空题:诗中提到“劝人作善,於道最相宜”,说明作者认为行善的重要性。 (答案:行善)
判断题:诗人认为自己行善的功德是足够的。 (对/错)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