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山水之閒

《山水之閒》

时间: 2025-05-03 23:14:12

诗句

宇宙虽遐,古今若寄。

高深何物,天地所遗。

水山之閒,是当有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余及水山,与亭为四。

形则万殊,情本一致。

幽谷相求,玄迹多秘。

退而寻之,乃获其至。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23:14:12

原文展示:

宇宙虽遐,古今若寄。
高深何物,天地所遗。
水山之閒,是当有异。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余及水山,与亭为四。
形则万殊,情本一致。
幽谷相求,玄迹多秘。
退而寻之,乃获其至。

白话文翻译:

宇宙虽然辽阔,古今之间却像是寄居。
什么是高深呢?那是天地所遗留的。
水与山之间,应该有不同之处。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看法。
我与水山,仿佛是四者的一个整体。
形状各异,但情感本质上是一致的。
在幽谷中相互追求,隐藏的踪迹有很多奥秘。
退一步去寻找,才会得到它的真谛。

注释:

  • 宇宙:指整个空间和时间的总和。
  • 高深:形容事物的深奥复杂。
  • 水山之閒:水与山之间的关系。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指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
  • 幽谷:深幽的山谷,象征隐秘和宁静的地方。
  • 玄迹:指深奥的道理或踪迹。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郭之奇,明代诗人,生平事迹不详,其诗作多以山水自然景观为主题,体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和哲思。

创作背景:在明代,士人多有隐居山水之间的倾向,反映出对自然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本诗应是在这种背景下创作的,表达了诗人对山水景色的感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诗歌鉴赏:

《山水之閒》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在山水之间,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深邃,同时也引发对人生的思考。开篇便以“宇宙虽遐,古今若寄”引出主题,强调了宇宙的浩瀚与时间的短暂,表达了人生的无常与渺小。接下来的“水山之閒,是当有异”,则是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思考,水与山的交融中展现出不同的意境。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则引入了主观与客观的讨论,强调了人们对同一事物的不同理解。这种哲学的思考贯穿全诗,展现了诗人对山水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每一个细节中去探索其内涵。

最后,诗人通过“幽谷相求,玄迹多秘”的描写,展现了自然的神秘和深邃,暗示了对真理的追寻。整首诗在形式上简练有力,而在内容上则深邃而富有哲理,体现了明代士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探索精神。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宇宙虽遐,古今若寄”:强调宇宙的辽阔,人与历史的渺小。
    • “高深何物,天地所遗”:探讨事物的复杂性,认为其源于天地的遗留。
    • “水山之閒,是当有异”:指出自然中的水与山存在着差异。
    •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对事物有不同的看法。
    • “余及水山,与亭为四”:诗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 “形则万殊,情本一致”:外在形式多样,内在情感却相同。
    • “幽谷相求,玄迹多秘”:在深谷中探索,感受到许多隐秘之处。
    • “退而寻之,乃获其至”:退一步去寻找,才能领悟真正的含义。
  • 修辞手法

    • 对仗: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展示了对称的美感。
    • 比喻:将山水与人生哲理相联系,增强了诗的深度。
    • 排比:通过排比句式,增强了诗的节奏感和力量。
  • 主题思想:整首诗探讨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了人对自然的理解与哲学思考,最终引导读者去追寻更深的内涵与真理。

意象分析:

  • :象征柔和、流动与变化。
  • :象征稳重、坚定与永恒。
  • 幽谷:象征隐秘的思考与内心的追求。
  • 玄迹:象征深邃的道理与真理的追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宇宙虽遐”的意思是: A. 宇宙是非常遥远的
    B. 宇宙是非常广阔的
    C. 宇宙是非常复杂的
    答案:B

  2.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主要表达了: A. 人的看法各异
    B. 人的情感相同
    C. 自然景色的变化
    答案:A

  3. 诗中“幽谷”象征着: A. 自然的美丽
    B. 隐秘的思考与追求
    C. 人生的烦恼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王维《山居秋暝》
  • 李白《庐山谣》

诗词对比

  • 比较《山水之閒》和王维的《山居秋暝》,两者都描绘了山水之美,但郭之奇更注重哲理和情感的传达,而王维则更多地着重于自然景色的细腻描写。

参考资料:

  • 《明代诗人研究》
  • 《古诗词鉴赏技巧》
  • 《山水诗研究与评论》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十月七日,毛主席书来,有“尊诗慨当以慷 十月六日题毛主席之绘像 十月六日得毛主席书问佩宜无恙否,兼及国 十月六日得毛主席书问佩宜无恙否,兼及国 延安一首五月二十六日赋寄毛主席 读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一文,即题其后 寄毛主席延安,兼柬林伯渠、吴玉章、徐特 存殁口号 存殁口号 存殁口号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至字旁的字 鱼肉乡里 歺字旁的字 可圈可点 诗礼簪缨 侍子 门对 摩拊 墓室 三撇旁的字 包含填的成语 虚推古人 罚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杀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日迈月征 包含逭的词语有哪些 秃宝盖的字 肉搏战 文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