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好书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 其九 缮性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 其九 缮性》

时间: 2025-04-26 20:05:37

诗句

俗师俗学,空劳彼勖。

蔽蒙之民,蒙性于欲。

以求初明,其蔽久酷。

天物芸芸,复我虚曲。

以知养性,其性如玉。

以恬养知,其明似烛。

古人至一,今人至缛。

顺而不一,天下乃数。

安而不顺,天下乃局。

浇淳散朴,天下乃毒。

世道交丧,乾坤乃局。

至人处穷,冥飞似鹄。

隐德存身,永辞世梏。

世人所求,轩冕相属。

傥来不来,神衰气辱。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

倒置之民,其蒙转笃。

休哉游哉,我沐我浴。

高轩在门,华冕在瞩。

何有何无,如断如续。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20:05:37

原文展示: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 其九 缮性》 作者: 郭之奇 〔明代〕

俗师俗学,空劳彼勖。
蔽蒙之民,蒙性于欲。
以求初明,其蔽久酷。
天物芸芸,复我虚曲。
以知养性,其性如玉。
以恬养知,其明似烛。
古人至一,今人至缛。
顺而不一,天下乃数。
安而不顺,天下乃局。
浇淳散朴,天下乃毒。
世道交丧,乾坤乃局。
至人处穷,冥飞似鹄。
隐德存身,永辞世梏。
世人所求,轩冕相属。
傥来不来,神衰气辱。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
倒置之民,其蒙转笃。
休哉游哉,我沐我浴。
高轩在门,华冕在瞩。
何有何无,如断如续。

白话文翻译:

世间的老师和学问,白白地忙碌着。他们遮蔽了人们,迷失了本性于欲望之中。为了追求初步的明理,那些遮蔽已久而又严酷。天与物繁多,反而让我感到虚无与曲折。用知识来养护本性,本性如同美玉;用恬淡来养护知识,明亮如同烛光。古人追求简单,今人却过于繁琐;顺应而不统一,天下便变得复杂。安宁而不顺应,天下便变得局限。浇薄淳朴,天下便成毒害。世道交替,乾坤便陷入困境。至人处于困境,冥想飞翔似大雁。隐德自持,永远告别世俗的束缚。世人所追求的,都是高官显贵;来者不来,神魂衰弱,气节受辱。失去自我于物,丧失本性于世俗。颠倒的民众,其迷惑愈加深重。休息啊,游玩啊,我洗沐我浴。高大的车阁在门口,华丽的冠冕在目睹。何有何无,如同断与续。

注释:

  • 俗师:世俗的老师。
  • 蒙性于欲:被欲望所遮蔽了本性。
  • 初明:初步的明白。
  • 芸芸:形容众多的样子。
  • 隐德:隐藏的德行。
  • 轩冕:高官显贵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郭之奇,明代诗人,生于江南,学识渊博,精于道家思想,常借古典诗词表达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与批判。

创作背景:

《读南华外篇述以四言十五章 其九 缮性》是郭之奇对道家经典《南华经》的解读,反映了他对当时社会浮华与人性迷失的深刻反思。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练的四言形式,表达了对世俗学问及人性迷失的批判。诗中通过对比古今,指出古人追求简单明了的智慧,而今人则追求复杂繁琐的事物,造成了世道的混乱与人心的迷失。诗中所用的意象,如“性如玉”、“明似烛”,将人性的纯净与欲望的遮蔽进行了鲜明的对比,强调了内心的修养与外部环境的关系。通过对“隐德”的提倡,作者呼唤人们重视内在的德行,而非外在的名利,这一思想在今天仍具有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俗师俗学,空劳彼勖:批评世俗的老师和学问徒劳无益。
  2. 蔽蒙之民,蒙性于欲:指出被欲望遮蔽的民众,迷失了自我。
  3. 以求初明,其蔽久酷:追求明理,却因为长久的遮蔽而艰难。
  4. 天物芸芸,复我虚曲:自然万物繁多,反而让人感到空虚。
  5. 以知养性,其性如玉:用知识来养护本性,纯洁如玉。
  6. 以恬养知,其明似烛:用宁静来滋养知识,明亮如烛光。
  7. 古人至一,今人至缛:古人追求统一,今人则追求繁缛。
  8. 顺而不一,天下乃数:顺应而不统一,世界便变复杂。
  9. 安而不顺,天下乃局:安宁却不顺应,世界便变局限。
  10. 浇淳散朴,天下乃毒:浇薄淳朴,造成社会的毒害。
  11. 世道交丧,乾坤乃局:社会变迁导致的困境。
  12. 至人处穷,冥飞似鹄:圣人在困境中,心灵飞翔。
  13. 隐德存身,永辞世梏:保持德行,永远告别世俗的束缚。
  14. 世人所求,轩冕相属:世人追求的都是高官显贵。
  15. 傥来不来,神衰气辱:名利得失影响人的精神。
  16. 丧己于物,失性于俗:失去自我,迷失于世俗。
  17. 倒置之民,其蒙转笃:迷失的民众,愈加愚昧。
  18. 休哉游哉,我沐我浴:寻求内心的宁静。
  19. 高轩在门,华冕在瞩:对外在物质的关注。
  20. 何有何无,如断如续:对存在与虚无的哲学思考。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安而不顺,天下乃局”形成鲜明的对比。
  • 比喻:将本性比作“玉”,知识比作“烛光”,形象生动。
  • 排比:多次使用“以……养……”的结构,增强节奏感。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世俗与人性的反思,强调内在修养的重要性,呼吁人们回归自然与本性,反对物质的追求与迷失。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象征纯洁、美好的人性。
  2. :象征智慧与明亮的知识。
  3. 轩冕:象征高官显贵,世俗的追求。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古人至一”,今人追求什么? A. 统一
    B. 繁缛
    C. 自然
    D. 简单

  2. “隐德存身”强调了什么? A. 追求名利
    B. 保持德行
    C. 追求知识
    D. 享乐生活

答案:

  1. B
  2.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南华经》:道家经典,探讨自然与人性的关系。
  • 《道德经》:老子的哲学思想,对比郭之奇的思想。

诗词对比:

  • 郭之奇与李白的诗歌风格对比,郭之奇更注重内省与哲理,而李白则多描绘豪情与自然风光。两者虽风格迥异,但都关注人性与自然的关系。

相关诗句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至後入城道中杂兴十首 答胡伯圆赠诗 送喻叔奇工部知处州 糟蟹六言二首 其一 代贺郊祀庆成二首 初秋行圃四首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瓶中淮阳红牡丹落尽有叹三首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 霜寒辘轳体二首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狰猛 水结尾的成语 残民以逞 日字旁的字 勃然大怒 秋课 患难见真情 祅灾 啼哭 佳人薄命 缶字旁的字 穷不失义 人王 庶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单耳刀的字 包含虺的词语有哪些 包含贵的词语有哪些 足字旁的字 包含巫的成语 齊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