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10:35:1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10:35:11
惜黄花·众生万过
作者: 刘处玄 〔元代〕
众生万过。有天来大。
觉世梦知空,莫争人我。
应变爱憎,无竞无灾祸。
眼前事,顿明识破。
敬道修因果。颠猿紧锁。
得自然真慧,住行坐卧。
达理了,仙经物外灵无堕。
隐洞天,古今几个。
这首诗表达了对众生苦难的感慨和对生命本质的觉悟。诗人认为众生都在经历着各种各样的过失和磨难,但这些都是由于无明和执着造成的。只有当我们能够觉悟到世间的一切都是虚幻的,不再争执于个人的得失时,才能超越爱恨情仇,避免灾祸。面对眼前的事情,要能够清晰地认识到其本质,敬重道理,修行因果法则,才能解脱被困的状态。最终,获得自然的智慧,做到随心所欲,达到超然的境界,在世外桃源中,古今多少人又能真正领悟。
刘处玄,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多与道教思想有关,其诗风清新隽永,常以自然景物和哲理思考为题材。
本诗创作于道教文化盛行的背景下,反映了诗人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思考,尤其是对人生苦难的超越和对道理的追求。
《惜黄花·众生万过》是一首深具哲理的诗作,通过对众生苦难的深刻理解,诗人传达了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诗中主张放下争执,超越个人的爱憎情感,强调了人与自然、人与道理之间的和谐关系。诗人用“觉世梦知空”这一句,点明了人生如梦的主题,暗示世间的一切都是暂时和虚幻的,能对此有所觉悟,方能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智慧。
诗的最后两句“隐洞天,古今几个”,更是引人深思,隐喻那些能够领悟道理、超脱世俗的修行者在历史长河中是何其稀少。整体上看,这首诗不仅反映了诗人个人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呼应了整个社会对人生意义的追求,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哲学深度。
整首诗反映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强调放下个人情感、顺应自然法则的重要性,追求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诗中提到的“众生万过”指的是什么?
A. 个人的错误
B. 所有生命的共同苦难
C. 社会的变化
D. 个人的成功
诗人认为应该如何对待爱憎情感?
A. 争斗
B. 放下
C. 强化
D. 掩饰
“隐洞天”在诗中代表了什么?
A. 理想的修行境地
B. 物质的享受
C. 社会的繁华
D. 个人的野心
答案:
刘处玄的《惜黄花·众生万过》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表达了对人生和宇宙的思考,但前者更侧重于内心的觉悟与超脱,而后者则通过景象描绘传达了壮阔的情感与理想。两者在风格与主题上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