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5:57:4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5:57:48
作者: 卫宗武 〔宋代〕
类型: 古诗词
淇园既往不足论,渭川徒多未足贵。
森然玉立闢幽深,弥望恢恢有余地。
何异东亭手亲植,遂使南阳日清閟。
绿云障日间弗容,翠涛翻空杳无涘。
冥冥韩林静而秀,窈窈蒋迳深且邃。
洗清袢暑迥莫留,截断俗尘飞不至。
何须层冰置几案,自然凉气生衣袂。
吟弄风月骚人徒,伯季松梅岁寒味。
於斯二仲可论交,谁为六逸宜邀致。
何时徒步许直造,著我其间同一醉。
只恐君疑庾亭来,角巾岂句还私第。
这首诗开头提到淇园的往事已经不值得一提,而渭川的美景也不足以珍惜。接着,竹子直立在幽深的地方,远望去,空间广阔无边。竹子就像是在东亭中亲手种植的,仿佛让南阳的日光更加清明。绿云遮住了阳光,使得阳光无法透过,翠绿的波涛在空中翻腾,似乎没有尽头。韩林在迷雾中显得宁静而秀丽,蒋迳深邃而幽静。清洗去暑气,不让它停留,切断俗世的尘埃,不让它飞至这里。何必在几案上放置冰块,自然凉气就会让衣袂飘动。吟咏风月的骚人们,只是像伯季和松梅那样,享受岁寒之味。在这里,二位仲人可以谈论交情,谁来邀请六逸之士?何时可以步行前往,和我一起醉倒在这里?只怕你会怀疑是庾亭的来访,那角巾岂能再私自吟咏。
作者介绍: 卫宗武,宋代诗人,生活在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兴盛的时代,其作品多关注自然和人际关系,风格清丽脱俗。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诗人游览竹林之际,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高洁人际关系的向往。诗中细腻的自然描绘反映了诗人对竹子象征的清高和隐逸生活的追求。
《赋竹深处》是一首极具意境的诗作,通过对竹林深处环境的细腻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的前两句设定了一个对比,淇园的过去和渭川的美景都无法与眼前的竹林相比,显示了竹子在诗人心目中的特殊地位。接下来的描写则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形象的意象,展现了竹林的幽静与深邃,仿佛将读者带入一个清新脱俗的境地。诗中对竹子的细致描绘,既体现了自然之美,也蕴含了诗人对高洁情怀的追求。
诗的后半部分,诗人则通过与友人共饮、共游的构想,表达了对人际交往的渴望,尤其是与志同道合者的交往。诗的结尾又回到对庾亭的提及,暗含了对世俗风雅的反思与批判,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际关系的深刻理解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诗歌通过对竹林的描绘,表达了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高洁人际关系的向往,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淇园”指的是哪个地方?
诗中“何须层冰置几案”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通过以上内容,希望能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赋竹深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