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19:16:1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19:16:10
《醉眠亭》
作者: 王观 〔宋代〕
松陵江畔客,筑室从何年。
世俗徒纷纷,不知李子贤。
在彼既不知,不如醉且眠。
声名衮衮谁知命,醉非爱酒眠非病。
长江浑浑无古今,群山回合来相映。
呼奴沽酒不可迟,买鱼斫鲙烦老妻。
何必纫绳系飞兔,百年长短空自知。
直将裈虱视天地,冥冥支枕穷四时。
九衢足尘土,朱门多是非。
秋风老莼鲈,扁舟何日归。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客人在松陵江畔的生活。诗人回忆自己在何时建造了这间房子,对世俗的纷扰感到无奈,不知名士李子贤的处境。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如醉酒而眠,也不在乎名声和命运。长江流淌不息,群山环绕,呼唤仆人快去买酒,买鱼来给老妻做饭。何必用绳子去捕捉飞兔,人生的长短本是空无自知。诗人面对天地,心无所系,随意安卧,四季轮回。城市的喧嚣和朱门的是非让人疲惫,秋风吹过,等着归来的扁舟何时才能归岸。
作者介绍:王观是宋代的一位诗人,他的诗歌以清新自然、情感真挚著称。王观的作品常常体现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的热爱。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诗人生活的一个阶段,反映了他对世俗名利的淡泊态度,表达了在繁忙的生活中追求内心宁静的愿望。
《醉眠亭》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人通过描绘江边的生活,表达了对世俗纷争的无奈和对内心宁静的追求。开头的“松陵江畔客,筑室从何年”,引导读者进入一个宁静而悠远的场景,随后诗人对李子贤的提及,反映了他对名声的淡漠。接下来的“醉非爱酒,眠非病”揭示了诗人对酒的态度和对生活的看法,他更在意的是内心的安宁。
在描述长江和群山的意象时,诗人展现出一种超然的态度,仿佛与自然融为一体,不被世俗所扰。最后几句提到的“九衢足尘土,朱门多是非”,则是对城市喧嚣和世俗纷争的讽刺,表达了诗人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整首诗的情感基调是清淡而又深邃,它不仅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更让人反思在繁忙的生活中如何保持内心的平和。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世俗名利的淡漠与对内心宁静的追求。诗人通过对自然和生活的描绘,表达了对繁忙城市生活的反思,展现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
诗词测试:
王观所描述的环境是:
A. 城市
B. 山林
C. 江边
D. 沙漠
诗中提到的“李子贤”象征的是:
A. 友人
B. 名士
C. 家人
D. 仆人
诗人对酒的态度是:
A. 喜爱
B. 无所谓
C. 恨
D. 依赖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是对《醉眠亭》这首诗的全面解读,希望能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首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