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8:43:36
原文展示:
隐隐烟痕轻注。拂拂脂香微度。十二小红楼,人与玉箫何处。归去。归去。醉插一枝风露。
白话文翻译:
隐约的烟雾轻轻地飘散,脂香淡淡地弥漫。那十二间小红楼,人与玉箫到底在哪里呢?我想要回去,回去,醉酒之后插上一枝风露梅。
注释:
- 隐隐:形容声音或气味微弱而不清晰。
- 烟痕:指烟雾留下的痕迹。
- 脂香:形容香味,通常指脂粉的香气。
- 小红楼:指小巧的红色楼阁,可能是指女子的闺房。
- 玉箫:用玉制成的箫,象征优雅和高洁的音乐。
- 风露:指风中带露水的梅花,象征清新和高雅。
典故解析:
本诗虽无明显古典典故,但提及的“玉箫”与古代文人雅士的音乐文化有关,常与清幽、孤高的意象相结合。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炎,字子华,号白云,宋代著名词人,尤其擅长小令。他的词风清丽婉约,情感细腻,常以自然为题材,表达个人情感。
创作背景:
《如梦令》创作于张炎晚年,正值其人生最为成熟之际。此时,张炎经历了许多人生起伏,对生活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因而在诗中表现出一种淡淡的惆怅和洒脱。
诗歌鉴赏:
《如梦令》是一首体现了张炎细腻情感和独特艺术风格的词作。诗的开头以“隐隐烟痕轻注”设定了一个清幽、朦胧的氛围,烟雾的轻盈与脂香的微度交织,给人一种若有若无、缥缈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的境地。接着,通过“十二小红楼”的意象,诗人将视野引向女子的闺房,暗示着对爱情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回忆。“人与玉箫何处”则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与迷茫,既有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又有对现实的无奈与惆怅。
“归去”一词重复使用,既是对归隐生活的渴望,也暗示了醉酒后的轻松与洒脱。最后一句“醉插一枝风露”则升华了全诗的情感,醉酒后对风露梅的插枝,象征着一种超脱与自由的心态,表现了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对人生哲理的深思。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隐隐烟痕轻注:描绘一幅轻烟袅袅的画面,给人一种宁静、缥缈的感觉。
- 拂拂脂香微度:香气轻轻扑面而来,增强了诗的氛围感。
- 十二小红楼:暗指女子的居所,营造出一种温馨而又略带神秘的情境。
- 人与玉箫何处:引发对美好时光的回忆与思考,表现出一种失落感。
- 归去。归去。:强调归去的渴望,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 醉插一枝风露:表现出一种洒脱,寓意自然与人生的和谐。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烟雾与香气比作一种情感的象征,营造出诗的意境。
- 拟人:将“风露”具有人情味,使自然更加生动。
- 对仗:在结构上形成呼应,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通过描绘自然与人情,表达了诗人在醉酒后的洒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美好事物的怀念和对生命的思考,传达出一种淡然与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烟痕:象征着过去的记忆,虽已淡去,却依然留有痕迹。
- 脂香: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柔情。
- 小红楼:代表着温馨的生活环境和内心的向往。
- 玉箫:体现了高雅的音乐文化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 风露:象征自然的清新与高洁,反映出诗人的洒脱心境。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
诗中提到的“十二小红楼”象征什么?
- A. 诗人的家
- B. 女子的闺房
- C. 酒楼
- D. 学校
-
“归去”一词在诗中重复出现,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 A. 想要旅行
- B. 对过去的怀念
- C. 对自然的向往
- D. 对未来的期待
-
“醉插一枝风露”中的“风露”象征着什么?
答案:
- B. 女子的闺房
- B. 对过去的怀念
- B. 自然美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的《如梦令》
- 辛弃疾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 张炎 vs. 李清照:两位词人的作品均展现了细腻的情感与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但张炎的词更显洒脱,而李清照则多了一份柔情与哀愁。
参考资料:
- 《宋词三百首》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辞典》
- 《宋代文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