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3 17:04:3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3 17:04:37
渔家傲·楼鼓数声人迹散
作者: 杨端臣 〔宋代〕
楼鼓数声人迹散。
马蹄不响街尘软。
门户深深扃小院。
帘不卷。
背灯尽烛红条短。
归路恍如春梦断。
千愁万恨知河限。
昨夜月华明似练。
花影畔。
算来惟有嫦娥见。
楼上的鼓声几声,人迹渐渐稀散。
马蹄声不响,街上的尘土柔软。
门户深深地锁上小院。
帘子不卷起。
背对着灯,蜡烛已尽,红条短小。
归来的路恍如春梦已经断绝。
千愁万恨都知道河流的界限。
昨夜的月光明亮得如同白练。
花影在旁。
算来只有嫦娥能够看到这一切。
杨端臣(约1040年-1130年),字子渊,号怀德,宋代诗人,擅长词作,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细腻。生平经历了北宋末年和南宋初期,历史动荡对他的创作有深刻影响。
《渔家傲》创作于宋代,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离别孤独的感慨,反映了当时社会动乱及个人情感的挣扎。
《渔家傲·楼鼓数声人迹散》是一首充满感伤的词作,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了一种深沉的孤寂感。开篇的“楼鼓数声”,声响在静谧的夜晚显得格外清晰,暗示着人们的离去,随之而来的是“马蹄不响街尘软”,街道的宁静让人感受到深夜的孤寂。接着,诗人描绘了锁闭的小院,帘子未卷,烛光微弱,营造出一种无依无靠的氛围。
“归路恍如春梦断”,诗人感叹归途的无望,仿佛一场春梦已经结束,令人感到惆怅与失落。后半部分“千愁万恨知河限”,则是对人生苦短的深刻反思,感叹世事的变迁与无常。最后一句“算来惟有嫦娥见”,更是将孤独推向高潮,唯有月中仙子嫦娥见证了这一切,突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表现了对人生和爱情的感慨,堪称宋词中的佳作。
整首词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以及对离别和孤独的深切思考。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渔家傲的作者是谁?
“昨夜月华明似练”中的“练”指的是什么?
“千愁万恨知河限”中的“河限”意指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