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20:36:5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20:36:51
原文展示:
和方耜岩见寄 何梦桂 〔宋代〕 世事兴亡转脚跟,长安处处战场尘。 种桃一去非秦世,采菊犹传有晋人。 已矣覆蕉成梦鹿,谁欤被发趁骑麟。 千年尚记辽东路,肯向城头访旧民。
白话文翻译:
世事变迁如同转脚跟一样迅速,长安城处处都是战场上的尘埃。 种桃的人已离去,不再是秦朝的时代,但采菊的传统依然流传,有晋朝的人在继续。 已经如同覆蕉成梦鹿一般虚幻,谁还会披发追赶骑着麒麟的人呢? 千年过去了,我仍然记得辽东的道路,怎会愿意去城头寻找旧时的居民呢?
注释: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何梦桂,宋代诗人,生平不详,但从其诗作中可以看出他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感慨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可能是何梦桂在感慨世事变迁、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时所作,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世事变迁的感慨,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怀念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诗中运用了多个典故,如《桃花源记》中的种桃、陶渊明的采菊,以及《列子》中的覆蕉成梦鹿,这些典故都增强了诗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通过对这些典故的运用,诗人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虚幻感。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理想世界的怀念。诗人通过对典故的运用,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洞察和对理想世界的执着追求。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诗中“种桃一去非秦世”引用的是哪个典故? A. 《桃花源记》 B. 《列子》 C. 《庄子》 D. 《史记》
诗中“采菊犹传有晋人”引用的是哪位诗人的典故? A. 陶渊明 B. 李白 C. 杜甫 D. 王维
诗中“覆蕉成梦鹿”出自哪部作品? A. 《列子》 B. 《庄子》 C. 《孟子》 D. 《论语》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