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10:09:43
平生浪说齐谐志,杞国有天惊堕地。
不周摧折天柱倾,咄咄古今真怪事。
元气不死桥运兴,千古日月长悬奔。
照见可庵一片心脾真肆兀,挥斥八极游天根。
两眼痴蟆不能食,坐观蝡动自形色。
独吸泠风饮沆瀣,去向南溟六月息。
不学神仙慕安期,陶潜旷达其庶机。
卜筑前窀从与老,太行世路从颠危。
桓{左鬼右隹}槨嘻未达,昭陵玉匣荒丘垤。
东门树槚四时青,独对青山问明月。
孤山梅,逋仙一去唤不回。
三迳竹,空怀二仲人如玉。
处士松,世无郑老遗高风。
何如及今收拾千岩万壑秀,飞廉道前丰隆后。
美人服薜带女萝,自起傞傞舞长袖。
得时为鸣凤,朱时为卧龙,且问君王气三峰。
百年三万六千日,倏忽起灭天际虹。
散发披襟任坦率,时浇磊磈斟寒碧。
眼高一世四海空,婢膝奴颜死人役。
君不见乌栖曲、白紵歌,长绳不系白日梭,时耶命耶将奈何。
前有香山翁,后有洛阳老。
嘉会不数逢,千载谁复道。
蛟翁此来游,三珠烱相照。
凭谁画作五老图,著我坐隅添一笑。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10:09:43
和寄可庵卢教谕 何梦桂 〔宋代〕
平生浪说齐谐志,杞国有天惊堕地。不周摧折天柱倾,咄咄古今真怪事。元气不死桥运兴,千古日月长悬奔。照见可庵一片心脾真肆兀,挥斥八极游天根。两眼痴蟆不能食,坐观蝡动自形色。独吸泠风饮沆瀣,去向南溟六月息。不学神仙慕安期,陶潜旷达其庶机。卜筑前窀从与老,太行世路从颠危。桓左鬼右隹槨嘻未达,昭陵玉匣荒丘垤。东门树槚四时青,独对青山问明月。孤山梅,逋仙一去唤不回。三迳竹,空怀二仲人如玉。处士松,世无郑老遗高风。何如及今收拾千岩万壑秀,飞廉道前丰隆后。美人服薜带女萝,自起傞傞舞长袖。得时为鸣凤,朱时为卧龙,且问君王气三峰。百年三万六千日,倏忽起灭天际虹。散发披襟任坦率,时浇磊磈斟寒碧。眼高一世四海空,婢膝奴颜死人役。君不见乌栖曲白紵歌,长绳不系白日梭,时耶命耶将奈何。前有香山翁,后有洛阳老。嘉会不数逢,千载谁复道。蛟翁此来游,三珠烱相照。凭谁画作五老图,著我坐隅添一笑。
全诗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典故,描绘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何梦桂(约1229-1303),字子实,号潜斋,宋代诗人。他的诗作多表现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以及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何梦桂寄给卢教谲的和诗,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诗中丰富的意象和典故,如“齐谐志”、“杞国”、“不周山”、“天柱”等,都体现了诗人对古代神话和传说的深刻理解。同时,诗人通过对“可庵”、“心脾真肆兀”、“挥斥八极”等词语的运用,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整首诗情感深沉,意境宏大,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主题思想是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以及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诗人通过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表达了对自由和超脱的向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世界和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齐谐志”出自哪部古籍? A. 《庄子》 B. 《列子》 C. 《山海经》 D. 《史记》
诗中“杞国”比喻什么? A. 无事自扰 B. 世事无常 C. 支撑天地的柱子 D. 宇宙自然之气
诗中“不周山”和“天柱”出自哪部古籍? A. 《庄子》 B. 《列子》 C. 《山海经》 D. 《史记》
诗中“安期”指谁? A. 安期生 B. 陶渊明 C. 卢教谲 D. 何梦桂
诗中“陶潜”指谁? A. 安期生 B. 陶渊明 C. 卢教谲 D. 何梦桂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
文章: